拓展资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1、那么我们通过古诗可以看到,烟花三月的烟花,实际是有多种解读的,但是正是这种多义,构成了三月繁复繁荣的美。

  • 2、那么烟花也就特别是指的暮春三天的各种花开花飞花落,形成一种立体的短暂的繁华的美。其中包括了各种林木的花,草本的花,柳絮,杨花,构成了三月短暂喧嚣繁乱蓬勃容易逝去的那种美。
  • 3、那么锦江边上的烟花,肯定不只是柳树,因为这里以海棠闻名,仲春晚春花光一片,在晴雨烟霞中更有烟花之美。
  • 4、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 5、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 中秋。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 6、中秋。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 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8、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 9、词的上阙,诗人想要乘着清风,飞到月宫里去,因为现实生活是如此地令人沮丧!但很快诗人就否决了这个想法。还是回到人世间来吧,天上宫阙固然潇洒自在,可千里月光传递的却是一缕缕的人间温情。这正是苏轼的本来面目,他超然达观,却从不孤芳白赏;他热情好客,却从不世故圆滑;他才华横溢,却从不自鸣得意。这首词中,饱含着巨大的人间深情与超越智慧。
  • 10、28岁的李白,在湖北结婚一年,在安陆。此前两年,他曾去过扬州。不过他没有赶上扬州的三月,在那里过着贫病交加的秋冬,结识了36岁湖北人孟浩然。
  • 11、题西林壁(tí xī lín bì )

  • 1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13、(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14、李白结识孟浩然,是在他初出四川不久,正当心高气傲之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由此可知二人的交往,多是把酒临风的潇洒和谈诗论文的快意。即使是离别,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憧憬、向往和希望。
  • 15、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 16、本栏目投稿邮箱:ahhfsk@1com
  • 17、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 18、在写扬州的诗人中,唐朝诗人杜牧应该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了。他写扬州的诗多而精,为后人传唱的,全选在下边了。
  • 19、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
  • 日历及白话译文设计|嘉茹
  • 20、日历及白话译文设计|嘉茹
  • 2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的组诗作品,这是最广为流传的第二首。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出对好朋友林子方的离去依依不舍。

  • 22、大江东去(dàjiāngdōngqù)
  • 23、一时(yìshí)多少(duōshǎo)豪杰(háojié)
  • 24、虞俦是个廉洁奉公为民的官吏。他是安徽人,曾经任安徽绩溪县令,离他的家乡仅仅只有不长的两段路程。但是他公务繁忙,抽不开身回家。
  • 25、”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的翻译: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 26、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 27、我喜欢这首诗的洗练清美和浑厚。
  • 28、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 2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 30、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官方微店
  • 3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32、明月几时有míngyuèjǐshíyǒu?把酒问青天bǎjiǔwènqīngtiān。
  • 33、到了三月中旬,最喜欢那种雨后天晴的美。
  • 李白这首诗很有意思,李白站在黄鹤楼下,孟浩然西向拜别他,而后登上东下的客船,这烟花到底是指的古代武汉的柳絮呢,还是指的扬州三月的花海?
  • 34、李白这首诗很有意思,李白站在黄鹤楼下,孟浩然西向拜别他,而后登上东下的客船,这烟花到底是指的古代武汉的柳絮呢,还是指的扬州三月的花海?
  • 3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36、烟花三月下扬州这诗句出子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是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扬州。
  • 37、白话译文: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内容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扩展资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 38、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 39、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首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 40、弄清影:随着月影舞蹈。
  • 41、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 42、#邯郸市新世纪8层808号#
  • 43、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44、主编:宫蔚国|诵读:任志宏
  • 45、一种解释,当然是说扬州正是繁花似锦,如烟如梦的美。孟浩然那是准备春风得意去的,李白在扬州可没有给他安慰,反正如果烟花三月是说得扬州,我怎么也觉察出李白那点羡慕嫉妒伤。
  • 46、这样的文章,不值得点一个“在看”吗?
  • 47、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4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49、净慈寺:杭州西湖附近的寺庙。
  • 50、以下节选十首写扬州的诗,请君共赏
  • 5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52、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 53、一时(yìshí)多少(duōshǎo)豪杰(háojié)
  • 54、人心长自小,宁解化工仁。“明·吴与弼《即事》
  • 55、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56、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57、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