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 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 4、以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辞愈华而文愈鄙。杜牧
  •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 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 6、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 7、以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辞愈华而文愈鄙。杜牧

  •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 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 10、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发劝极胃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韩非子
  • 11、劳动使人年轻长寿。要长寿,就必须常劳动但不要过于疲劳。孙思邈
  • 12、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 1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 14、乐言己之长者不知己,乐言人之短者不知人。刘基
  • 15、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 1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 1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 18、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 19、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 20、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 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 2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 23、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 24、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 2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 26、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 27、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 28、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 2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 30、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 3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 32、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 33、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梅兰芳
  • 掘井须到流,结交须到头。贾岛
  • 34、掘井须到流,结交须到头。贾岛
  • 3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 36、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 37、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天地交泰,远物来集,故谓之乐也。阮籍

  • 3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 39、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 40、坐而假寐,醒而弥觉神清气爽,较之就枕而卧,更为有益。李时珍
  • 41、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 42、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 4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 44、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 4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 46、见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冯梦龙
  • 47、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阅世虽深有血性,不使人事磨锋芒。龚自珍
  • 48、阅世虽深有血性,不使人事磨锋芒。龚自珍
  • 49、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 50、掘井须到流,结交须到头。贾岛
  • 51、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辛弃疾
  • 52、多读古人书,静思天下事,可以敛浮气而增定力。李鸿章
  • 5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 5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 55、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 5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 57、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