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

  • 1、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龚自珍《漫感》
  • 2、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何承天《战城南》
  • 3、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 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 5、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 6、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 7、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 8、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 9、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 10、爱国诗句
  • 11、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 12、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 13、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陈人杰《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 14、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 15、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 16、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 17、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西施》
  • 18、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 19、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秋逢甲《春愁》
  • 20、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秋逢甲《春愁》
  • 21、宁不知倾城与倾国。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 22、1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 23、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张祜《集灵台其二》
  • 24、6、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 25、6、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 26、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 27、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 2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29、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吴仲华

  •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 31、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戚继光《马上作》
  • 32、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 33、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淤泥中。马克思
  • 天厌虏,臣离德。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 34、天厌虏,臣离德。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 35、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查慎行《三闾祠》
  • 36、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 37、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38、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 39、3 0、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 40、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 41、1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 42、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 43、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 44、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 45、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 46、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 47、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 48、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 49、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周邦彦《六丑落花》

  • 50、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 51、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查慎行《三闾祠》
  • 52、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 53、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戚继光《马上作》
  • 54、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 55、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 56、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 57、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