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怆:悲伤。

    1、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 2、试着用“平常的话语”所提示的语气来读诗句
  • 3、整合多种资源,实现丰读厚教
  • 4、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一组诗作品。其一。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翻译: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翻译: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 5、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摩天:碰到天。
  • 大家好!欢迎来到“名师说名诗”栏目。我是海宁市紫微小学的周丹虹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先请大家听我来读一遍吧。
  • 6、大家好!欢迎来到“名师说名诗”栏目。我是海宁市紫微小学的周丹虹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先请大家听我来读一遍吧。
  • 7、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
  • 8、引发对比关照,激起情感升华
  • 9、要想理解第二首诗,必须理解“五千仞岳”,于此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
  • 10、(11)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 11、赏析:这首七言绝句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乡后所作,当时的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了多年,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于祖国统一的热切盼望,以及忧国忧民的愁绪。

  • 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13、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的“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而“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 14、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 15、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 16、引发对比关照,激起情感升华
  • 17、我们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这首诗?
  • 18、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平平淡淡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想到的和看到的不一致呢?
  • 19、(11)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 20、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
  • 一个夏夜,心头的忧愤使他无法入睡,直到破晓时分,他打开房门,外出纳凉以解烦热,惆怅之余,写下了这首诗歌。

    21、一个夏夜,心头的忧愤使他无法入睡,直到破晓时分,他打开房门,外出纳凉以解烦热,惆怅之余,写下了这首诗歌。

  • 22、整合多种资源,实现丰读厚教
  • 23、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
  • 2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
  • 25、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
  • 26、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27、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 28、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 2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作者:陆游其一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 30、本诗词中意思是:接触:摩擦。摩天。
  • 3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

  • 32、(“三万里”“五千仞”都是虚指,形容河的长,形容山的高。)
  • 33、翻译: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 34、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 35、全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三万里”“五千仞”都是虚指,形容河的长,形容山的高。)
  • 36、(“三万里”“五千仞”都是虚指,形容河的长,形容山的高。)
  • 37、布置作业:试着去看看,诗还会长成别的什么样?
  • 38、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的诗多体现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 39、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赏析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 40、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 41、后两句,描述了北方人民盼望宋朝军队去收复失地的焦急心情。诗中用壮阔的景色来衬托被压迫人民的心情,特别悲壮感人,充分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沉陷区老百姓的同情和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慨。

  • 42、出示两张图,与学生一起考量:哪一张图更适合题目所言?
  • 4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写作于公元1192年的秋天,当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诗人年年盼望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却年年失望;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心中的悲愤与愁绪,以及希望引起南宋当国者警觉的心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的原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赏析:全诗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诗人在诗中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
  • 44、岳:这里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
  • 45、“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
  • 46、“又一年”应该指很多年,到底多少年呢?
  • 47、或许继续读下去,我们才能明白陆游的真实想法。不过下面两句诗不好理解,里面有几个词和历史有关,不了解南宋的历史,就很难理解这几个词。哪几个词?
  • 48、导语:这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这么长的题目,它的意思是是什么?
  • 49、(7)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 50、译文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的前两句描写黄河和华山,对仗工整,意境雄浑。“三万里”“五千仞”的夸张,“入”和“上”两个动词的运用,让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气势雄伟,而且富有生气。可是,山河越是美好,被金人侵占的辛酸与愤怒就越是强烈。“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而“南望”一词,更是将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呼之欲出,读来令人心生酸楚。

    51、“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的前两句描写黄河和华山,对仗工整,意境雄浑。“三万里”“五千仞”的夸张,“入”和“上”两个动词的运用,让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气势雄伟,而且富有生气。可是,山河越是美好,被金人侵占的辛酸与愤怒就越是强烈。“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而“南望”一词,更是将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呼之欲出,读来令人心生酸楚。

  • 52、这两首诗是陆游绍熙三年所作。当时中原沦陷金人之手,已经六十多年,时年他已六十八岁,住在家乡山阴。这天晚上,炎热的秋老虎让他夜不能寐,步出篱门迎秋凉。实际诗的背后因热睡不着觉、只是其表;而真正的原因是国家沦陷,至今不能收复。才使诗人内心煎熬、彻夜未眠。
  • 53、整首诗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字里行间流露出拳拳赤子之心。
  • 5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朝代:宋代作者:陆游原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55、等了二十年了,王师始依然有来,这就叫——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56、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 57、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公元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诗。
  • 58、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 59、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