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 1、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 2、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3、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传习录》
  • 4、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 5、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王阳明
  • 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 6、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 7、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 9、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 10、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1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 12、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1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14、天理即人欲王阳明
  • 15、王阳明名言六:“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 16、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 17、“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 18、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1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20、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 2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 22、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 23、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 24、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 25、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
  • 26、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我的内心去辨别。
  • 27、生命就是在这喋喋不休的追问中慢慢成熟的,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询问最多的问题终究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 28、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
  • 29、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3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 31、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更又一层。
  • 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 32、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 3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34、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 35、“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 36、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 37、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 38、王阳明名言六:“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 39、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 40、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 41、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42、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 43、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王阳明《传习录》
  • 44、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传习录》
  • 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王阳明《传习录》
  • 45、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王阳明《传习录》
  • 46、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 47、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 48、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王阳明《传习录》
  • 49、致知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能够为致知也。
  • 50、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仅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 51、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
  • 5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 53、正如陆九渊所言“心接具是理,心即理也”,何消外求?故明“本心”则明“天理”。故王守仁强调:“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以心外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