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暮春时节百花凋残,春光已去。只有那窗前的幽竹不随春光流逝而依然翠绿葱茏,傲然挺拔着等待着我的归来。

  • 1、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 2、郑板桥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是的,他一生以竹为伴,他在自家门口种了许多竹子。夏天,他在竹林中放一小床。躺着看书、赏竹、嗅竹。秋冬,他将竹竿截成小段,做成窗棂,再糊上白纸。风和日暖时,一片片竹影映在窗纸上,宛如一幅天然竹画。
  • 3、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 4、说实话我也是好久之后才知道郑燮就是郑板桥是他写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看过关于他的一部片子他家的四周栽种的都是竹子我想那体现着他的一种坚韧不拔,正直的性格是自己的写照所以喜欢画竹子
  • 5、作者:吕太一

    艺术道ID:yszdao
  • 6、艺术道ID:yszdao
  • 7、作者:戎昱
  • 8、作者:吴均
  • 9、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 10、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 11、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 12、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13、苏轼的表兄文与可就是因为画竹子而闻名天下,相传他画的竹栩栩如生,不需要眼中有竹,因为心中有竹,所谓“胸有成竹”便是如此得来。清朝文学家郑板桥也曾写过一篇关于竹子的诗,被后人久久传颂,如今年年入选课本。
  • 14、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
  • 15、郑板桥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是的,他一生以竹为伴,他在自家门口种了许多竹子。夏天,他在竹林中放一小床。躺着看书、赏竹、嗅竹。秋冬,他将竹竿截成小段,做成窗棂,再糊上白纸。风和日暖时,一片片竹影映在窗纸上,宛如一幅天然竹画。

  • 16、释义:竹子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 17、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 18、释文: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变相,莫可端倪,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独画云乎哉?
  • 19、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20、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郑板桥写诗,题画诗很多,我最喜欢的这几首,写竹诗立根原在破岩中到任尔东西南北风。
  • 21、郑板桥写诗,题画诗很多,我最喜欢的这几首,写竹诗立根原在破岩中到任尔东西南北风。
  • 22、郑板桥最有名的诗个人认为是
  • 23、释义:竹子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 24、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 25、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 26、乾隆十八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 27、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 28、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29、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 30、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 31、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 32、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 33、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 34、喜欢请点赞分享朋友圈也是一种赞赏Themoreweshare,Themorewehave
  • 35、作者:吕太一

    满江红咏竹
  • 36、满江红咏竹
  • 37、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 38、这首诗是郑板桥的得意之作,并且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不吝言辞地赞美竹子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深深喜欢与敬佩。竹子自古以来就是性格坚韧的象征。作者以此为题,不仅表现竹子的性情坚韧,同时自证作者清幽淡远的闲适心情。
  • 39、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40、题识:扬州鲜芛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板桥郑燮画并题。
  • 41、出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
  • 42、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 43、作者:王维
  • 44、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 45、山中杂诗

  • 46、作者:吴均
  • 47、作者:戎昱
  • 48、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 49、郑板桥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是的,他一生以竹为伴,他在自家门口种了许多竹子。夏天,他在竹林中放一小床。躺着看书、赏竹、嗅竹。秋冬,他将竹竿截成小段,做成窗棂,再糊上白纸。风和日暖时,一片片竹影映在窗纸上,宛如一幅天然竹画。
  • 50、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 桂州腊夜
  • 51、桂州腊夜
  • 52、译文:秋风昨晚吹过此地,狂风大作的吹动石头穿过树林。只有竹子完全不怕风吹,哪怕一千次的风都能坚强的挺立。
  • 5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54、《竹石》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 55、做官期间,鞭挞奸吏,力争赈济,后被诬告罢官。在他离职时,只有三头毛驴,一是他自己乘坐,二是驮他的书籍、阮琴,另是他仆人乘的。可谓“两袖清风”“一官归去来”。这首诗正是他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写照。

  • 56、作者:陆容
  • 57、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58、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 59、释义: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 6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