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2023-02-12 22:44:53
9332
- 1、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 2、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 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4、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 5、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6、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 7、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8、此诗写征人久戍不归的怨恨。暮春三月本来是征人家乡春暖花开的时候,但边塞之地仍然白雪纷飞;黄河九曲,环绕着沉沉黑山。诗中没有一字是怨,但字字是怨,把征战之人厌倦戎马生涯的怨情寓于其中。
- 9、《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 10、罗隐在当时讲求出身门第、贿赂趋奉的科举制度下,他摆脱不了“十试不第”的命运,所以他的诗多有感时伤事、讽刺怒张之作。这首诗便是他抒泄心中愤懑不平之气的杰作,表面上借用黄河的特点和典故来对其施以赋咏之辞,实则为借事寓意,抨击和讽刺了唐代腐败的科举制度,令士心为之一振。
- 11、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
- 12、《书河上亭壁》(北宋·寇准)
- 13、此诗是借乐府古题以及古老的渡河故事写下的一首狂放而怫郁的悲歌。从诗中对黄河的描述看,它那狂暴肆虐、滔天害民之形,似乎颇有象征意味;至于“白齿若雪山”的“长鲸”,似乎更是另有所指。
- 14、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 15、除了以上这九首直接描写黄河的诗词之外,还有不少诗人在其他题材的诗词中留下了赞咏黄河的名句,如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以及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
- 1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17、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
18、天下黄河富宁夏。
- 1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 20、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 21、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孕育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所以中华儿女把黄河当做中华民族的摇篮,称其为“母亲河”。
- 22、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 23、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
- 24、可人们却反说险途只在这黄河中间。
- 2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26、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
- 27、《黄河》(唐·罗隐)
28、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 29、除了以上这九首直接描写黄河的诗词之外,还有不少诗人在其他题材的诗词中留下了赞咏黄河的名句,如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以及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
- 30、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 31、可人们却反说险途只在这黄河中间。
- 3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唐)李白
- 33、下有狂蛟锯为尾,裂帆截棹磨霜齿。
- 34、从诗中对黄河的描述看,它那狂暴肆虐、滔天害民之形,似乎颇有象征意味;至于“白齿若雪山”的“长鲸”,似乎更是另有所指。
- 35、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 36、《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 37、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38、年年岁岁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刀环。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
- 39、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 40、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
- 41、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 4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 43、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水调歌头》(宋)元好问
- 44、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 4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李白《行路难》)
- 4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 47、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赠崔侍郎?其一》: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
48、【有关黄河的诗句】关于黄河的古诗其中有以下6首:
- 49、《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金·元好问)
- 50、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 51、这首诗便是含感时伤世之情,发穷愁孤愤之音。也写出了黄河浊浪排天,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可谓诗格老成,笔力劲健。
- 52、此诗是借乐府古题以及古老的渡河故事写下的一首狂放而怫郁的悲歌。从诗中对黄河的描述看,它那狂暴肆虐、滔天害民之形,似乎颇有象征意味;至于“白齿若雪山”的“长鲸”,似乎更是另有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