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 1、从来没有想过,有那么一刻,心无去处,空寂寂的,读雪小禅的文字,是一种心灵鸡汤,我坐在马路边的昏黄路灯下,一边听着嘈杂的人声,一边想着雪小禅在雪地里悠闲自在散步的样子,再看面前来回拼了命要减肥的女子,我竟然笑出声,我知道,这笑声里透着茫然,和一个人时的深幽…
  • 2、一佛名为“大无畏”,度人时叫做“施无畏”。无畏有五:无死畏,无恶名畏,无不活畏,无恶道畏,乃至无大众威德畏。
  • 3、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4、冲动是魔鬼,说话要先想清楚再说,做事要先考虑好后果再做。做与说前先思考就可以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减少自己事过之后的悔憾。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因为,轮回的路上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 5、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 此人一听,心想:把手一放,势必掉入万丈深渊,跌得粉身碎骨,哪里还保得住性命?因此继续抓紧树枝不放。佛陀看到此人执迷不悟,只好离去。其实那人离地面仅仅有一米。
  • 6、此人一听,心想:把手一放,势必掉入万丈深渊,跌得粉身碎骨,哪里还保得住性命?因此继续抓紧树枝不放。佛陀看到此人执迷不悟,只好离去。其实那人离地面仅仅有一米。
  • 7、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 8、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

  • 9、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
  • 10、意指世间万物有种种生灭变化,存在的只是一个个过程片段,一切事物本身不能脱离其他外界条件和关系而独立存在,一切事物表现都是不真正把握的,不是真正了解的,正是所谓的一切皆流,无物永驻,这其实是佛法中“空”的一个概念。
  • 11、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 12、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 13、禅师在寺院空地上洒了些蜜,许多苍蝇赶来,因舍不得走被蜜粘住了脚,再也飞不起来,禅师诫谕: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 14、家在闽山东复东,其中岁岁有花红。而今再到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
  • 15、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 16、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于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 17、喜欢是一种感觉,爱却是一种责任,经不起时间考验的爱,请不要执著的回忆!即使再漂亮的女人,到头来也会如鲜花凋零一样,失去光彩和品味!
  • 18、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 19、将心比心,便是佛心。当你能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很少人会再与你计较。当你能像容忍自己一样去容忍别人,你的人缘将好得出乎你的想象。用宽厚仁慈的心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自己容易爱别人难,如果你能做到像容忍自己一样去容忍别人,你就是真正地得道成佛。
  • 20、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
  • 将心比心,便是佛心。当你能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很少人会再与你计较。当你能像容忍自己一样去容忍别人,你的人缘将好得出乎你的想象。用宽厚仁慈的心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自己容易爱别人难,如果你能做到像容忍自己一样去容忍别人,你就是真正地得道成佛。
  • 21、将心比心,便是佛心。当你能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很少人会再与你计较。当你能像容忍自己一样去容忍别人,你的人缘将好得出乎你的想象。用宽厚仁慈的心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自己容易爱别人难,如果你能做到像容忍自己一样去容忍别人,你就是真正地得道成佛。
  • 22、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 23、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 24、每每想起你,心中便充满了暖意,似狂风中的一件大衣,似暴雨中的一把雨伞。你给我的爱并不需要惊天动地,而是当我想起你,就有前进的动力。
  • 25、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 26、有些人的爱只执着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 27、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 28、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 29、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 30、从来没有想过,有那么一刻,心无去处,空寂寂的,读雪小禅的文字,是一种心灵鸡汤,我坐在马路边的昏黄路灯下,一边听着嘈杂的人声,一边想着雪小禅在雪地里悠闲自在散步的样子,再看面前来回拼了命要减肥的女子,我竟然笑出声,我知道,这笑声里透着茫然,和一个人时的深幽…
  • 31、我们也许可以同时爱两个人,又被两个人所爱。遗憾的是,我们 只能跟其中一个厮守到老。
  • 3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33、【佛家经典禅语】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 34、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 35、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轻轻撕碎, 扔到海中, 那么, 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 你的言语, 我爱听, 却不懂得, 我的沉默, 你愿见, 却不明白...
  • 有一种幸福叫疼爱,有一种痛苦叫伤心,有一种希望叫未来,有一种力量叫信心。为了未来的幸福,请忘记过去的痛苦。相信自己,为爱努力!
  • 36、有一种幸福叫疼爱,有一种痛苦叫伤心,有一种希望叫未来,有一种力量叫信心。为了未来的幸福,请忘记过去的痛苦。相信自己,为爱努力!
  • 37、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 38、经典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 39、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 40、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平常心即是道。)
  • 41、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 42、实相是无相之相,真心是无心之心,真得是无得之得,真用是无用之用。
  • 43、菩提树是树,明镜台是台。此为俗谛。所谓俗谛即有分别也,即以主客方式去认识事物也。但对佛家真谛而言,其认识事物的方式是主客双泯,即佛家自语的境智双泯,能所双泯,此即无分别也。此即康德的物自身,即物之在其自己。既无分别,则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矣。此为约真谛而言也。原创作品,欢迎浏览!
  • 44、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就转给你周围的朋友和亲人吧~
  • 45、此人一听,心想:把手一放,势必掉入万丈深渊,跌得粉身碎骨,哪里还保得住性命?因此继续抓紧树枝不放。佛陀看到此人执迷不悟,只好离去。其实那人离地面仅仅有一米。
  • 46、人天福报非久计,苦海茫茫莫留连.
  • 47、【佛家经典禅语】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 48、如果抱怨成习惯,心灵就像上了枷锁,没有一刻解脱。唯有放下抱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自在与幸福。

  • 49、有一种幸福叫疼爱,有一种痛苦叫伤心,有一种希望叫未来,有一种力量叫信心。为了未来的幸福,请忘记过去的痛苦。相信自己,为爱努力!
  • 50、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普通感情,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则是开大智慧,此智慧已不是言语所能表达;而大笑是真正的高兴,发自内心的喜悦更非笑声所能轻易表达的。
  • 51、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普通感情,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则是开大智慧,此智慧已不是言语所能表达;而大笑是真正的高兴,发自内心的喜悦更非笑声所能轻易表达的。
  • 52、留一点好处让别人占,留一点道路让别人走,留一点时间让自己思考。任何时候都要记得给人生留点余地,不冒进,不颓废,不紧张,不松懈,得到时不沾沾自喜,失去时不郁郁寡欢,得失之间淡定从容。
  • 53、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 54、实相是无相之相,真心是无心之心,真得是无得之得,真用是无用之用。
  • 55、爱是有限度的,一旦透支,会让人失望。与其到时弄的伤痕累累,倒不如在没有透支的时候,选择离开,这样在离别的日子里,还能彼此怀念!
  • 56、人生美好的享受是安居,是沉默,是孤独,是听见自己的呼吸声,是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
  • 57、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 58、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59、佛陀: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心要怎么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 60、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