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 1、顿令秽浊河沙界,都入光明宝藏中。——曾丰《登浴日堂》
  • 2、欲去欲住间,征帆已超越。——周弼《石钟寺》
  • 3、剪截锦机输子巧,分张宝藏拔予贫。——刘克庄《与林中书李礼部同宿囊山三首·二妙相从寂寞滨》
  • 4、文君昔宝藏,人亡琴亦废。——楼钥《谢文思许尚之石函广陵散谱》
  • 5、月白风清
  •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
  • 6、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
  • 7、书林宝藏饶词藻,肯羡青霄富贵家。——方回《次韵前广德赵教授》
  • 8、大开宝藏施珠珍,个裹无私一毫发。——释印肃《万载县桥疏》
  • 9、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李白《哭晁卿衡》
  • 10、领得摩尼真宝藏,却来警梦表提纲。——释印肃《四字书窗以印实相·田头十字路堂堂》

  • 11、还摄此经一归尘,安住毗卢法宝藏。——释宗杲《泉州惠安县迎藏经请小参偈》
  • 12、可记前年宝藏寺,西山暮雨怨吴郎。——龚自珍《已亥杂诗·222》
  • 13、书林宝藏饶词藻,肯羡青霄富贵家。——方回《次韵前广德赵教授》
  • 14、又解征帆落照中,暮程还过秣陵东。——韦庄《解维》
  • 15、引贼入家开宝藏,不知身外更藏身。——白玉蟾《大道歌》
  • 16、探水得柴如宝藏,卖茆成俗满村船。——项安世《峡内三绝句·千崖无树作炊烟》
  • 17、三车搬运珍珠宝,送归宝藏自通灵。——吕洞宾《敲爻歌》
  • 18、衣冠不绝七百岁,至今宝藏唐告纶。——方回《赠江东李提学》
  • 衣冠不绝七百岁,至今宝藏唐告纶。——方回《赠江东李提学》
  • 19、衣冠不绝七百岁,至今宝藏唐告纶。——方回《赠江东李提学》
  • 20、掘得一宝藏,纯是水精珠。——寒山《诗三百三首》

  • 21、娑竭宝藏移,列缺云气从。——洪咨夔《陈尉括水伤冒雨下朱陀出示两诗次韵·娑竭宝藏移》
  • 22、离奇诡怪万状陈,宝藏龙宫与天斗。——沈明臣《游张公洞》
  • 23、风花雪月
  • 24、三车搬运珍珠宝,送归宝藏自通灵。——吕洞宾《敲爻歌》
  • 25、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李白《永王东巡歌》
  • 26、离奇诡怪万状陈,宝藏龙宫与天斗。——沈明臣《游张公洞》
  • 27、离魂似征帆,恒往帝乡飞。——张说《岳州别赵国公王十一琚入朝》
  • 28、征帆,汉语词汇。拼音:zhēng fān 释义:指远行的船。
  • 29、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李商隐《木兰花》
  • 30、娑竭宝藏移,列缺云气从。——洪咨夔《陈尉括水伤冒雨下朱陀出示两诗次韵·娑竭宝藏移》

  • 31、传闻神龙卧其上,宝藏击碎真琼瑰。——楼钥《石门洞》
  • 不除妄想不求真,大开宝藏施珠珍。——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不除妄想不求真》
  • 32、不除妄想不求真,大开宝藏施珠珍。——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不除妄想不求真》
  • 33、灵关乍掣锁,宝藏初抽函。——项安世《呈陈正己十四韵》
  • 34、引贼入家开宝藏,不知身外更藏身。——白玉蟾《大道歌》
  • 35、大开宝藏施珠珍,个裹无私一毫发。——释印肃《万载县桥疏》
  • 36、欲去欲住间,征帆已超越。——周弼《石钟寺》
  • 37、一夜尽开多宝藏,施银为地玉为山。——曾丰《次韵酬姜孝杰雪中见寄》
  • 38、欲去欲住间,征帆已超越。——周弼《石钟寺》
  • 39、海神上诉天公怒,似怕龙宫宝藏空。——刘克庄《十叠·珠树无多攀不已》
  • 40、映日圆光万颗余,如观宝藏隔虾须。——黄庭坚《景珍太博见示旧倡和蒲萄诗因而次韵》

  • 41、旋着内官开宝藏,剪绒段子御前分。——朱有燉《元宫词·清宁殿里见元勋》
  • 42、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李商隐《木兰花》
  • 43、灵神致祷如响答,征帆饱挂轻飞鸿。——楼钥《送万耕道帅琼管》
  • 44、不除妄想不求真,大开宝藏施珠珍。——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不除妄想不求真》
  • 天圣已踰三甲子,何人宝藏至今兹。——楼钥《桃源图》
  • 45、天圣已踰三甲子,何人宝藏至今兹。——楼钥《桃源图》
  • 46、宝藏,汉语词汇,拼音为bǎo zàng,意思是一般指储藏的大宗珍宝或珍贵物品,也指蕴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同时,世上流传有世界十大宝藏之谜;等传说,也有的歌曲、文章等以宝藏二字命名。
  • 47、衣冠不绝七百岁,至今宝藏唐告纶。——方回《赠江东李提学》
  • 48、文君昔宝藏,人亡琴亦废。——楼钥《谢文思许尚之石函广陵散谱》
  • 49、海神上诉天公怒,似怕龙宫宝藏空。——刘克庄《十叠·珠树无多攀不已》
  • 50、映日圆光万颗余,如观宝藏隔虾须。——黄庭坚《景珍太博见示旧倡和蒲萄诗因而次韵》

  • 51、今是昨非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