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1、请君听我明日歌。明日复明日,
  • 2、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不仅意境深邃,语言精炼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而且一直也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 3、听三国:第180回黄汉升计夺天荡山
  • 4、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 5、听三国:第172回关云长单刀赴会
  • 《望庐山瀑布》李白后两句诗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飞速流下来的瀑布有三千尺,让人怀疑那是银河倾落于九天。
  • 6、《望庐山瀑布》李白后两句诗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飞速流下来的瀑布有三千尺,让人怀疑那是银河倾落于九天。
  • 7、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
  • 8、听三国:第172回关云长单刀赴会
  • 9、请君听我明日歌。明日复明日,
  • 10、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 11、李白望庐山瀑布是:江西九江的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2、《望庐山瀑布》古诗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70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 13、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 14、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两首:一首七言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另一首五言诗“西登香炉峰,南望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卢壑数十里……”。七言诗中有“遥看”二字,五言诗中要“登西峰,望南水”。可见“香炉峰”和“瀑布水”是两个相距较远的景点。瀑布并不是香炉峰瀑布。“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登此山才可望到挂在庐山前面的瀑布。
  • 15、相同点:都写了瀑布的雄伟壮丽,都热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不同点:现代诗瀑布近看瀑布如烟、如雾、如尘,从多个角度描写了瀑布的声音、形状和颜色,由从远而近,由声及形及色,由闻而到所见所感的不断变化着的描述,画面幽静旷远。写了见、闻、感(白银、珍珠的屏、烟、雾、尘等)。古诗望庐山瀑布是遥望,给人以气势雄伟壮观之感;只突出了瀑布高,水势急的特点。只写了所见;并且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16、唐诗三百首第7首:《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 17、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 18、听三国:第209回搬救兵廖化求刘封
  • “飞流直下三千尺”,用了极度的夸张,但仍是实写,仍是把“挂”字写足。如何挂?是飞、是直。“飞”是飞腾舒展的形态,这是瀑布的上端,刚冲出悬崖的时候。而“直”既表示笔直的,也表示一览无余,这是瀑布的下端,即将落入河道的时候,所以“飞流直下”是一个完整的水流下落过程。
  •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用了极度的夸张,但仍是实写,仍是把“挂”字写足。如何挂?是飞、是直。“飞”是飞腾舒展的形态,这是瀑布的上端,刚冲出悬崖的时候。而“直”既表示笔直的,也表示一览无余,这是瀑布的下端,即将落入河道的时候,所以“飞流直下”是一个完整的水流下落过程。
  • 20、第10回王司徒巧使美人计
  • 21、听三国:第191回刘玄德晋位汉中王
  • 22、唐诗三百首第4首:《月下独酌》李白

  • 23、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 24、听三国:第205回吕子明白衣渡江
  • 25、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 26、“飞流直下三千尺”,用了极度的夸张,但仍是实写,仍是把“挂”字写足。如何挂?是飞、是直。“飞”是飞腾舒展的形态,这是瀑布的上端,刚冲出悬崖的时候。而“直”既表示笔直的,也表示一览无余,这是瀑布的下端,即将落入河道的时候,所以“飞流直下”是一个完整的水流下落过程。
  • 27、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两首:一首七言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另一首五言诗“西登香炉峰,南望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卢壑数十里……”。七言诗中有“遥看”二字,五言诗中要“登西峰,望南水”。可见“香炉峰”和“瀑布水”是两个相距较远的景点。瀑布并不是香炉峰瀑布。“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登此山才可望到挂在庐山前面的瀑布。
  • 2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29、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 30、第25回困吕布水淹下邳城
  • 31、听三国:第184回突敌阵子龙抖雄风
  • 听三国:第238回陈重兵连营七百里

    32、听三国:第238回陈重兵连营七百里

  • 3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34、第67回徐元直走马荐诸葛
  • 35、听三国:第211回弃孤城父子双突围
  • 36、《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洋溢着诗人昂扬激进的思想,蕴含着他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切感情。表达了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 37、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38、②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 39、这首诗是诗人李白在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它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诗人在这首诗中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等手法,全诗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而这里“谪仙”指的就是李白。
  • 40、第64回遇良才刘备得单福
  • 41、第76回夏候敦领兵战新野
  • 42、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 43、第17回孙伯符江东战刘繇
  • 44、听三国:第244回遥寄夫君郡主投江
  • 【望庐山瀑布李白】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的“川”是指:河流。这里指瀑布。(原文)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简析)诗歌紧扣题目中的
  • 45、【望庐山瀑布李白】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的“川”是指:河流。这里指瀑布。(原文)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简析)诗歌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
  • 46、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不仅意境深邃,语言精炼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而且一直也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 47、唐诗三百首第18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 48、七绝·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七绝·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 49、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50、望庐山瀑布出自唐代诗人李白,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51、那么我们就来仔细看一看这首诗它到底好在哪儿?诗的题目有一个“望”字——《望庐山瀑布》,所以全诗也都围绕着“望”来展开。首先是远望、瞭望、遥望,这才能领略瀑布的全景。其次这个“望”它是刻意的,他不是瞥了一眼一言,他不是瞅了一下,他是专心的,他是主动的,他不是偶遇,也不是简单的邂逅,所以整首诗虽然短小,但其中有一些曲折微妙之处,显示了作者独具的匠心与精巧的构思。
  • 52、不过有趣的是,苏东坡他自己呀也没有认真的去写庐山瀑布,大概知道没法超过李白了,所以很狡猾地就跳出了庐山,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方面我们可以说,东坡先生聪明绝顶;另一方面,其实也说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得太好了,抓住了瀑布的神髓,并进行了无与伦比的渲染和发挥,导致后人的一切描绘和形容都显得寒碜了,连天才如东坡先生也只好绕路说禅。这个很有意思,这就像李白登黄鹤楼的时候“眼前有景道不得”,为什么呢?是因为“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改到庐山上题一首诗,后人有景道不得,因为李白的题诗在山头,绝巅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