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1、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

  • 2、卷329:013〖和九日从杨氏姊游〗(权德舆):秋光风露天,令节庆初筵。易象家人吉,闺门女士贤。招邀菊酒会,属和柳花篇。今日同心赏,全胜落帽年。
  • 3、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5、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之九月重阳赏菊
  •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 6、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 7、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 8、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 9、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 10、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11、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 12、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 13、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14、龙山马台事,糠秕旧王侯。
  • 15、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 16、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
  • 17、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 18、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
  • 19、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之九月重阳赏菊
  • 20、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之九月重阳赏菊
  • 21、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

  • 22、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 23、九月九日为重阳节。重阳,又称重九日。重阳之称早见于战国时期,屈原的《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之句。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九日已有饮菊酒、吃花糕、插茱萸的习俗,历代相沿,亦称此日为“茱萸节”、“菊花节”。传说汝南桓景跟随道士贾长房游学,贾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家有灾难,宜速回去,令家人各以囊系臂,登髙饮菊酒,祸乃可消。桓景如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暴死,后因袭成俗,登高成为节日主要内容,遂有“孟嘉落帽”、“白衣送酒”等佳话流传。唐代登高、赏菊的习俗相当盛行,还以十日为小重阳,宋代以后则每况愈
  • 24、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 25、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 26、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27、首先就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 28、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 29、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30、至唐朝时,重阳节被正式定为全国统一的节日。每年九月初宫廷,民间都会举行热烈的庆祝活动,而这一天也成为了诗人们作诗的取材之地,从唐朝到今天,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就有很多,今天,我们来总结十首关于重阳节的诗词。
  • 31、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32、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
  • 33、香火真吾职,觥筹且此游。
  •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 34、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 35、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 36、——每天在这里,遇见生活,遇见艺术——
  • 37、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 38、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 39、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 40、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孤蛩暗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心事曾细数。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情丝恨缕。倩回文为织,那时愁句。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
  • 41、除了这些诗句之外,重阳节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比如重阳节的时候,人们会吃一种传统食品——重阳糕。这是为什么呢?据说是因为有些没有山的地方没法登高,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用吃糕代替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又因为这糕在重阳吃,就被命名为“重阳糕”。

  • 42、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 43、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 44、诗人独自一人重阳登高,通过对自己所见和所感的描写,表达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高歌独酌,抒发怡情自然的旷迭的襟怀。
  • 45、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沾同:沾)
  • 46、赏析: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 47、重阳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官兮”之句。可见那个时候人们就很重视重阳,并举行活动庆祝这一天。
  • 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 48、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 49、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 50、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 51、采桑子·话重阳金秋时节芬芳菊,身佩茱萸,身佩茱萸。踏足登高、山径仰穹呼。杯盈色染豪情迈,桂酒临壶,桂酒临壶。今又重阳、好景使人书。

  • 52、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之九月重阳赏菊
  • 53、一堆好词里挑一个汁液最多的做为细软迷惑众生
  • 54、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 55、千里咫尺同一处,青山白发惜年华。
  • 56、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杜甫《九日寄岑参》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