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本事去爱别人的。

  • 1、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 2、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

  • 3、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 4、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 5、当有人迷途时,我们为其指条路;当有人遇到困难时,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当有人失意时,我们送去鼓励的话。这种慈悲之举在帮助、温暖他人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慰藉,这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当我们的内心充满慈悲,在践行佛教的慈悲精神时,我们就与佛菩萨是一样的。
  • 人生的许多寻找,不在于千山万水,而在于咫尺之间。
  • 6、人生的许多寻找,不在于千山万水,而在于咫尺之间。
  • 7、在顺境中修行,你永远不能成佛。
  • 8、佛说,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有慈悲心的人才能普度众生才能成佛;佛说,自作善恶自受其报。一念慈悲即是天堂一念恶心即陷地狱;心存善念即是福源:多行善事必得善缘怀慈悲行善人安心安。
  • 9、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11、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 12、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 13、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 14、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就是开悟;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成就。发现了所有的错误,这就是彻悟;改正了所有的错误这就是圆满。多看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多看别人的优点,才能学到别人的功德。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只能看见别人的缺点和毛病这就是傲慢心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 15、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为微细难凑处。
  • 16、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 17、没有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会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也会批评你,当你沉默的时候,别人有可能还是会批评你,在这个世上,没有一个人没被批评过。不要因为众生的怀疑,而给自己烦恼;也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 18、一切皆为虚幻。
  • 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 19、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 20、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 21、真心是菩萨净土。
  • 22、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著,通通放下。

  • 23、‘悟’,就是要在心中留点空间,好作回旋。
  • 24、慈悲心是化解怨恨、解脱痛苦最好的办法。你觉得别人不好,想伤害他,他不一定不知道,心的感应谁都有。你有好的"感",就会有好的"应";你有不好的"感",就会有不好的"应"。所以一定要发慈悲心,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人、一切物,可以化解一切灾难,一切痛苦,慈悲心能改变一切。
  • 25、学悟的孩子不变坏,学悟的老人不痴呆,学悟的少年永不败。
  • 26、一般人的生活里无非是金钱感情,每天都在人我是非衣食住行里翻滚,有很多的烦恼。但如果能将生活佛法化,除了金钱爱情以外,在生活里再增加些慈悲结缘惜福的观念,甚至于明理忍辱的佛法,那就会幸福很多。因为生活有了佛法,就会懂得慈悲忍耐惜福结缘,这比拥有金钱爱情更为充实。
  • 27、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 28、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 29、行善过后要放下,就当没有发生一样。积德行善是改变命运和运气的关键之一。生命的种子如果没有德水浇灌,就开不出智慧的花果;生命的水杯如果没有德水注入,就会干涸。行善要注意的是善欲人知,不是真善”,就是说行善要随缘,不要为了行善而行善,做善事不求回报,这样得到的福报就多。
  • 30、我们做人应该向水学习,因为水具备人类值得学习的十一种特质,分别为清净、透明、恒顺、原则、谦逊、包容、调和、毅力、勇气、利生和平等。水德(一)、清净:水的本质是清净,人的本质也是清净的。水犹如我们的清净心,烦恼污垢的沙石本来就未曾污染过水的本身。
  • 31、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32、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 33、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 34、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 35、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 36、脱虚妄缠缚,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轩豁,次办长久不退之心。
  • 37、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 38、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 39、宽恕才能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 40、要搞好个人的卫生,尤其‘心理卫生’最为重要。
  • 41、人生的许多寻找,不在于千山万水,而在于咫尺之间。
  • 42、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 43、不谋其前,不虑其后,不恋当今;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 44、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 何为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 45、何为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 46、填得饱你的肚子,却填不满人心贪念。
  • 47、智慧就是你的根源,对于宇宙一切的事理,你必须要用无上智慧去理解;以慈悲法济世,去救渡众生;无生也无死,不生也不死,以应化身在娑婆世界度众生;成就空性净光,证悟空性,由空性里面产生清净的光明;看破一切执着为法食;降伏自己的贪瞋痴愚慢,就是你往生佛国的法座。
  • 48、死生之变亦大矣,衲僧家坐断报化佛头,不立纤毫知见,直下透脱。
  • 49、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 50、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51、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 52、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 5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