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这个世间仅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 1、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 2、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 3、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 4、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 5、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 妄想来了,就让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
  • 6、妄想来了,就让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
  • 7、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 8、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 9、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 10、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 11、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 12、人心不古,置因果于罔闻,那知因果理彻,如影随形,如响斯应,若深信之者,人心则不改而善。纵遇顺逆之境,必无忧喜。当知现生所受,或遇兵刀水火劫贼等事,皆由自造。
  • 1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 14、五戒者,一杀戒,二盗戒,三淫戒,四妄语戒,五饮酒戒。此五戒名曰学处,又名学迹,是在家男女所应学故。又名路径,若有游此,便升大智慧殿,故一切律仪妙行善法,皆由此路。又名学本,诸所应学,此为本故。又名五大施,谓以摄取无量众生故,成就无量功德故。
  • 15、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 16、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 17、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 18、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 19、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 20、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 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 21、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 22、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 23、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 24、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 25、一切皆为虚幻。
  • 26、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 27、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 28、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29、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 30、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 31、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 32、参禅念佛都是入道妙门,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圆融无碍。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 33、有所执着,就是人心。无所执着就是道心。
  • 34、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 35、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饥,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 36、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 37、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 38、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

  • 39、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 40、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 41、善护口业,不叽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 42、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 43、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 44、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 45、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动静、行住坐卧,要顺时调护。
  • 46、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 47、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 48、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 49、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 50、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 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 51、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 52、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动静、行住坐卧,要顺时调护。
  • 53、五戒者,一杀戒,二盗戒,三淫戒,四妄语戒,五饮酒戒。此五戒名曰学处,又名学迹,是在家男女所应学故。又名路径,若有游此,便升大智慧殿,故一切律仪妙行善法,皆由此路。又名学本,诸所应学,此为本故。又名五大施,谓以摄取无量众生故,成就无量功德故。
  • 54、参禅念佛都是入道妙门,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圆融无碍。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 55、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 56、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 57、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 58、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 59、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 60、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