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 1、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 2、请不要把活佛当成万能的,如果真这样世间不用办医院谁生病找位活佛一加持就可以,农民也不用种地都去找活佛解决温饱就行;应该把活佛当成老师他通过佛法教你认识轮回认识因果教你如何面对痛苦;佛教的本质不是看病算命说神通,而是闻思和实修,靠神通等吸引人学佛那佛教就麻烦了。
  • 3、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 4、在顺境中修行,你永远不能成佛。
  • 5、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 6、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 7、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 8、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 9、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 10、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 11、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12、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 13、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 14、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 15、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 16、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 1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当有人迷途时,我们为其指条路;当有人遇到困难时,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当有人失意时,我们送去鼓励的话。这种慈悲之举在帮助、温暖他人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慰藉,这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当我们的内心充满慈悲,在践行佛教的慈悲精神时,我们就与佛菩萨是一样的。
  • 19、当有人迷途时,我们为其指条路;当有人遇到困难时,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当有人失意时,我们送去鼓励的话。这种慈悲之举在帮助、温暖他人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慰藉,这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当我们的内心充满慈悲,在践行佛教的慈悲精神时,我们就与佛菩萨是一样的。
  • 20、学佛的人是讲因果的,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权力再大,实力再雄厚,长得再漂亮也没有用,在因果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你再聪明也欺骗不了它,再厉害也对付不了它,都在我们阿赖耶识当中记得清清楚楚。不是不报,时候没到。”所有的这些,到时候一定会现前,一定会报应的。
  • 21、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 22、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 23、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24、宽恕才能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 25、修行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 26、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 27、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 28、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动静、行住坐卧,要顺时调护。
  • 29、佛说,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有慈悲心的人才能普度众生才能成佛;佛说,自作善恶自受其报。一念慈悲即是天堂一念恶心即陷地狱;心存善念即是福源:多行善事必得善缘怀慈悲行善人安心安。
  • 30、阿底峡尊者与别人打招呼不是问候"你好吗?"而是问候"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吗?"我们也应该每天问问自己是不是善良、尽可能帮助别人,如果帮不了至少不要去伤害别人,在澳洲有个叫「飞去来器」的东西,说把它丢出去不管多远绕一圈最终还会飞回来,我们伤害别人也如此最终伤的是自己。
  • 31、闭目静思,自己是不是因为心浮气燥而搞砸过很多事?是不是常常被环境、被人所影响?是不是常常为了小事生气,不放过自己?懂得以智慧、慈悲来处理问题,心里就不会经常打结。心里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
  • 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 32、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 33、苦乐随缘,得失随缘。
  • 34、修心最重要是心念清净。拥有一颗清净心是幸福之源泉。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利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不会远离我们生活要能事事如意不受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间有这么多不如意的环境要面对不如先自我净化内心世界。
  • 35、五戒者,一杀戒,二盗戒,三淫戒,四妄语戒,五饮酒戒。此五戒名曰学处,又名学迹,是在家男女所应学故。又名路径,若有游此,便升大智慧殿,故一切律仪妙行善法,皆由此路。又名学本,诸所应学,此为本故。又名五大施,谓以摄取无量众生故,成就无量功德故。

  • 3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37、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 38、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 39、修行是点滴的工夫,需要日积月累。
  • 40、智慧就是你的根源,对于宇宙一切的事理,你必须要用无上智慧去理解;以慈悲法济世,去救渡众生;无生也无死,不生也不死,以应化身在娑婆世界度众生;成就空性净光,证悟空性,由空性里面产生清净的光明;看破一切执着为法食;降伏自己的贪瞋痴愚慢,就是你往生佛国的法座。
  • 41、善护口业,不叽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 4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43、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 44、夸我们的,赞美我们的,那都不是明师;骂我们的,不管对与否,这才是真正明师。刺激我们的时候,就是在成就我们。忍辱波罗蜜,不要说我要忍辱,亦不是感觉自己在忍辱,或压抑自己,这还有相,而是对境不觉得,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骂你时,你不觉得人家在骂你。
  •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45、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 46、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 47、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 4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49、若自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50、一念之慈,是一切美好的开始;一念之恶,是一切杯具的源头。善与恶,只一纸之隔。人生时时刻刻都行走在善恶的中间,稍左是善,稍右即恶。人生无时不在选择,一念之间的抉择,决定之后若干时日的悲喜,甚至是一生的繁华与苍凉。心存一善,胜过百日修行。百事以善为先,即是创造无限的幸福。
  • 51、人心不古,置因果于罔闻,那知因果理彻,如影随形,如响斯应,若深信之者,人心则不改而善。纵遇顺逆之境,必无忧喜。当知现生所受,或遇兵刀水火劫贼等事,皆由自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