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 1、【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视觉)
  • 2、在春、冬两个季节,就会看见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里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 3、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用富有诗意的文字,把富春江上的动静景物、多样声响、变幻光影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居图。同时,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他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也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 4、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
  • 5、(18)犹:好像,如同。
  •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 6、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 7、不得志,不显贵,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 8、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 9、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 10、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

  • 11、(20)横柯: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 12、不得志,不显贵,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 13、吴均善于写作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如“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 14、译文
  • 15、至于:到了...的时候
  • 16、空旷的山谷传来猿猴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 17、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走、飘荡,向西走、飘荡。
  • 18、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 19、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都言简意赅,情景交融。
  • 咸:都。

    20、咸:都。

  • 21、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
  • 22、【三峡翻译和原文注释】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 23、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 24、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 25、沿:顺流而下(的船)。
  • 26、②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 27、通“现”,显现,才美不外见。《马说》
  • 28、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29、(4)绝:独一无一说绝妙。
  • 30、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 31、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 32、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急流的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 33、白话文:两岸的高山上,树密得让人感到寒冷,群山竞争着高耸。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34、(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35、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 36、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 37、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 38、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39、(21)昼:白天。犹:仍然。昏:昏暗。
  • 40、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 41、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 4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
  • 43、皆生寒树。寒:使人感到有寒意。
  • 44、(20)见:同“现”,显现,显露。
  • 45、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46、全文原文如下: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47、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 哀转久绝: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 48、哀转久绝: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 49、郦道元撰《水经注》四十卷。且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 50、黯黯:同“暗暗”;

  • 51、第三段进而写山之景。作者用概括的语言写出那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从视野的不同角度,生动描绘,“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竞上”、“互相”、“争高”表现奋发向上的气势。从描写对象看,作者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和树木,从音响和日照角度来写,写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和谐动听。山蝉高唱,山猿长啼,也无不令人振奋,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这一段最后两句写树木,跟段首“皆生寒树”照应,群峰丛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人以欣欣向荣,蓬勃向上感觉,
  • 52、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
  • 53、③三声:几声.不表示确数
  • 54、原文: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55、★七年级必读书目摘抄汇总
  • 56、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