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科学家列别捷夫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 1、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改变的?
  • 2、圈了一天(或一周)的孩子,高高兴兴的被领出幼儿园,又急匆匆领进“珠心算”;从“珠心算”出来,仓促拉进厕所,又急匆匆被带进“钢琴班”、“绘画班”、“语言班”、“音乐班”、“跆拳道”、“礼仪班”...

  • 3、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是你自己问题的投射
  • 4、养育孩子,其实也是一个父母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
  • 5、孩子不是老师的,是家长的,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后,会有更多老师指导影响孩子,家校共育,请家长和老师协同作战,共同培育好我们的孩子!
  • 如何充分发挥晨间谈话最大的教育功能?
  • 6、如何充分发挥晨间谈话最大的教育功能?
  • 7、回顾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民间开始兴起狂热的孩子“社会野食教育”。直到近两年,其行为和现象开始有所收敛和改变。
  • 8、批评惩罚。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孩子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错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孩子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
  • 9、所以,他们会把1岁的孩子完全交给老人来养,会逼着4岁的孩子练习写字,会因为5岁的孩子不能安静坐一个小时而大打出手,会因为青春期的孩子传了个“纸条”骂他道德败坏……凡此种种,让我们这些在教育行业工作的人心痛不已却又无能为力。其实,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常识,太多的教育悲剧都可以避免。
  • 10、你越期望他好,你越形成自己的压力,同时孩子也有无形的压力。
  • 11、教育是一种自醒,向外劝导孩子,向内劝导自己
  • 12、树立榜样。身教重于言教,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 13、来这里的妈妈其实也都是摸索着成长的你可以给宝宝的妈妈买一些早教或者教育的书籍啊大家都是慢慢学习着的我自己买的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觉得挺不错的你也可以给买了看看
  • 14、可能我的培养教育理念,与大多数家长不相一致,甚至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在此我仅发表一下,个人的的意见和建议。
  • 15、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自我评价比初中充实、客观,但也会出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有的学生自尊心过强。
  • 16、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
  • 17、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无法再挽回。
  • 18、这个问题,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没有。因为父母已经习惯为了省去麻烦而包办过多。
  • 19、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不仅是因为自己自觉,而他们的父母对教育付出更多的心力。
  • 总之,下一代教育要抓好两个层面:一是家庭层面体系;二是国家教育体系,这两个体系有必要对下一代培养问题好好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毕竟,把下一代教育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长盛不衰的历史责任。
  • 20、总之,下一代教育要抓好两个层面:一是家庭层面体系;二是国家教育体系,这两个体系有必要对下一代培养问题好好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毕竟,把下一代教育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长盛不衰的历史责任。
  • 21、【如何教育好孩子】这样孩子的人生,才会少走弯路,少些迷茫,更多坚定。
  • 22、所以,他们会把1岁的孩子完全交给老人来养,会逼着4岁的孩子练习写字,会因为5岁的孩子不能安静坐一个小时而大打出手,会因为青春期的孩子传了个“纸条”骂他道德败坏……凡此种种,让我们这些在教育行业工作的人心痛不已却又无能为力。其实,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常识,太多的教育悲剧都可以避免。

  • 23、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孩子必须成为谁,而是成为他自己。
  • 24、我们先弄清楚一点,孩子不听话一定不是孩子单方面原因,一定是家庭、学校的共同影响。
  • 25、我们在孩子低年级时,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那么到了3年级之后,就能够高效的吸收知识。这一点,也同样非常重要。
  • 26、视频号将不定期直播,关注视频号,获取教子经验,一起陪伴孩子成长吧!
  • 27、积极的说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为,如你忘记了与人和平相处或我们是在餐桌上吃东西的!1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
  • 28、叛逆期,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不也度过那些躁动不安的花季雨季吗?
  • 29、懂得倾听、以身作则、耐心教导,胜过空洞的说教。
  • 30、所以,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总是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该心平气和,换位思考,换个思路旁敲侧击孩子。
  • 31、家庭教育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 32、让孩子知道,没有人能永远不犯错,重要的是从错误中我们学习到修正错误,完善自我的方法。

  • 33、其实,当我们看到了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就证明我们作为父母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一番了。
  • 教育孩子有技巧,靠打、骂、讲大道理是完全不行的,只有做父母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 34、教育孩子有技巧,靠打、骂、讲大道理是完全不行的,只有做父母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 35、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 36、幸福是一种感受,是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积累,幸福的人都懂得活在当下,总是喜欢活在昨天的人会懊悔,总是活在明天的人会焦虑,只有活在今天的人才会幸福。
  • 37、制定一条规则,如果父母一方在教他们的孩子,即使他们不同意,另一方也必须给予支持。否则,孩子会觉得父母不是一个统一的团队,从而影响父母的权威;你的孩子会发现他可以避开你所有的奖惩规则。(注意:当父母忽视或虐待他们的孩子时,这不适用。如果你觉得你的配偶所做的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你必须停止说,“我不会袖手旁观。”然后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孩子的安全。
  • 38、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是你自己问题的投射
  • 39、与孩子沟通,相信很多家长朋友们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工作很忙,很少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很少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当中,其实这样不仅疏远了亲子关系,而且还会在日后出现对立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尽量的抽出时间陪孩子玩,与孩子沟通。一起做作业,这一定其实能够做到的家长很多,但是也流传着一起做作业当中的一些弊端,那就是家长比较急躁,通常都是以更高的身价去数落孩子,导致自己和孩子都痛苦,所以耐心很重要。和孩子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比如,孩子放学后,先别急着让他去写作业,可以坐下来聊一聊孩子一天的学习经历,跟孩子一起分享在学
  • 40、我们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用心教育的父母。
  • 41、孩子本性具足,所以更能清晰地感受外在世界,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把我们给出去的直接反射回来,给出去的是爱,孩子也会反射回来爱;给出去的是理解,反射回来的也是理解;给出去的是不接受,反射回来的也是不接受。
  • 42、老师没有办法帮你去培养,这些只能由家长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 4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44、教育孩子没有特定公式,家长把自己的心态放低,不要把自己的期待强加在孩子身上,每个孩子都千差万别,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更为重要。
  • 45、引导孩子勇于承担错误
  • 46、第二:培养孩子博学多才,知识渊博。现在工作细化,科技发达,只有从小积累知识,才能在以后的高考中有出色发挥。有人说学历无用,不如嫁的好,但那也只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靠勤劳致富才能维持生活。高学历和好专业还是至关重要的。学习之余可以培养绘画,舞蹈等才艺,对以后的人际交往也很关键,俗话说,艺多不压身,你的一技之长就可能是你胜出的关键。
  • 47、想想曾经自己的狂妄自大,自己的自以为是,自己曾经对孩子发过的脾气,孩子都在默默承受,他们毫无怨言地接受我们这样不完美的父母,用他们幼小的身躯和心灵来关照我们,而我们却在一直要求他们成为我们假想中的完美小孩儿,情何以堪。
  • 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自主能力,从小培养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教他们洗衣,做简单饭,干家务的能力。他们有空时就让他们帮助干干家务,并且以资奖励,也是鼓励的动力!
  • 48、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自主能力,从小培养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教他们洗衣,做简单饭,干家务的能力。他们有空时就让他们帮助干干家务,并且以资奖励,也是鼓励的动力!
  • 49、我们比孩子早出生了几十年,不是获得了更多的经验,相反是有了更多的迷障,经常忘了自己的本心,开始向外求索,可是越努力,欲望也越大,压力也越来越大,焦虑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处理不了,就把这些压力和焦虑又传递出去。
  • 50、教育孩子有技巧,靠打、骂、讲大道理是完全不行的,只有做父母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 51、愿天下父母能懂:用10%的心,陪伴10小时,不如用100%的心,陪伴1小时。
  • 52、《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53、9点钟上床睡觉,如果家里面很闹,那么这个标准可能就要适当的修改。
  • 54、如果你和你的配偶真的无法达成协议,双方都无法理解对方,更敏感的一方可以打破僵局。例如,你认为一个12岁的孩子去一个好朋友家参加一个通宵派对是可以的,但你的配偶仍然害怕让孩子一个人呆着。你可以说,“我很在乎。我真的希望你能支持我,尽管你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或者,“我不确定这是否是最好的方式,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应该尝试。你能支持我吗?”
  • 55、但是,在旁观者看来未必是这样。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