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如果把整首小令视为对黄昏中,生命体与家的关系的意象建构,那么其形成的,恰恰是前后的两两对比关系,前两句成一组,强调动物和人,都有可以安顿的家,而后面三句,则强调动物和人,都游荡在路途。这里的关键是,从人的角度看,第一句的“枯藤老树昏鸦”,显然会引发一种萧索落寞之感,但站在乌鸦立场看,枯藤老树,才是它的最好的家。这样,不简单从人的立场,也从动物对象的立场来看待世界,就成了庄子所谓的究竟是“以道观之”还是“以我观之”的不同境界,并有可能形成一种解读的新思路。
2023-03-26 21:03:57
5077
- 1、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诗词。
2、“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 3、萧瑟的秋景是从正面衬托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小桥流水人家”则是从反面烘托游子乡愁的浓重.
-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5、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 6、《天净沙秋思》主要写的是,在一派萧条,凄凉而又悲戚戚的环境里,一位背井离乡的游子骑着瘦骨嶙峋的老马,在万物的自然环境前,一切都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卑微。使得阅读这篇曲子的人,无时无刻不感觉到深深的哀愁的情绪。
- 7、“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 8、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 9、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骨瘦如柴的马。
- 10、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 11、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12、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
- 13、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 14、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 15、(10)中学必背古诗词——岳阳楼记宋范仲淹(附董其昌文征明等名家书法作品)
- 16、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 17、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
- 18、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 19、(67)小学必背古诗75首——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 20、《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悲秋的作品,秋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和终结,难免让人感到悲伤。整首小令只有五句,但是却描绘出了一副凄凉动人的场景,表达出旅人远在他乡的凄苦心境。这首小令的前三句都是名词和形容词,作者根据意向将它们排列起来,表达出了自己丰富的情感,抒发了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
- 21、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22、(读经典04)偶拾呼兰河传(节选)与大家分享
- 23、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 24、《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 25、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的意境悲凉凄清,让人读后顿生悲苦愁情。全曲融情于景,以哀景,衬哀情。它首先运用了三组9个不同的意象,营造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深秋萧瑟图,农家温馨图,落魄游子图。最后抒发了作者以痛苦断肠的心情,概括了当时千千万万失意文人凄苦的情境。
- 26、(读经典03)读经典——杨绛《我们仨》感人至深
- 27、(18)小学必背古诗75首——鹿柴(唐)王维(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28、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
- 29、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 30、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 31、来唤醒你那最真挚的情缘
3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不是一首诗,而是是一首散曲。
- 33、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 34、“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 35、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 36、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习惯。
- 37、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 38、经典咏流传:《三字经》全文朗读+注音+注释
- 39、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 40、今天我们来欣赏马致远的千古名作《天净沙·秋思》。
- 41、春节临近,刘老师手写春联一副,祝福读者朋友鼠年好运,阖家幸福
42、三字经(二养不教父之过)
- 43、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 44、(01)中学必背古诗—赠别二首杜牧(国学经典诵读)
- 45、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 46、虽其大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不是很强的,但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 47、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但未能实现。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相近而稍晚,青年时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病逝于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死后葬于祖茔。
- 48、(18)小学必背古诗75首——鹿柴(唐)王维(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49、这首小令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字里行间总给人一股萧瑟凄凉之感。它为何被称为“秋思之祖”?其中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感受呢?
- 50、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 51、(诗文欣赏)文言文名篇《桃花源记》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