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

  • 1、短短二十八字,刻画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起首三句为鼎足对,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言简而义丰。
  • 2、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 3、xī yáng xī xià ,duàn cháng rén zài tiān yá 。
  • 4、三字经(十二作中庸乃孔伋)(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5、该曲的主旨句是:。

    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 6、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 7、作者马致远(1250~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曾参加大都的元贞书会,被推为“曲状元”。后曾出任浙江行省务提举官。晚年退出官场,隐居杭州郊外。著有杂剧十五种,今存《汉官秋》、《青衫泪》等七种。散曲有今人辑录的《东篱乐府》一卷,计小令一百○四首,套数十七篇。内容大多感慨世情,抒写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在愤激不平中夹杂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扩大了散曲的题材,提高了散曲的意境,对散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作品风格豪放俊逸,语言本色流畅而又兼具诗词的骚雅,为后世文人所推重。
  • 8、细细品味文字间的那一份感触
  • 9、三字经(十一凡训蒙须讲究)(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10、首先是这个题目的读音,应该是秋思。虽然在《新华字典》里没有这个读音,但是在古代的诗词里,这个思字,很多的地方要读仄声。一方面是诗的平仄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在内容和情绪的表达上,平声往往表示的是思考、思索的动作,而仄声一般表达的是较悲的内容,比如说愁思、旅思、相思,表达这种内容的时候,一般是用仄声。
  • 11、笠翁对韵:下卷六麻(国学诵读)
  • 12、(诗文欣赏)文言文名篇《桃花源记》陶渊明
  • 13、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 14、全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16、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
  • 17、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习惯。
  •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 18、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 19、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 20、(01)中学必背古诗—赠别二首杜牧(国学经典诵读)
  • 21、此后,悲秋逐渐成为中国文人最为普遍的审美体验形式之而且将悲秋与身世之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致远这首小令便是如此。
  • 22、国学朗读—增广贤文四(下)
  • 23、来唤醒你那最真挚的情缘
  • 24、天净沙·秋思kū téng lǎo shù hūn yā ,xiǎo qiáo liú shuǐ rén jiā ,gǔ dào xī fēng shòu m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xī yáng xī xià ,duàn cháng rén zài tiān y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25、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 26、xī yáng xī xià ,duàn cháng rén zài tiān yá 。
  • 27、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 28、总监制:毛浩马延琨张丽娜
  • 29、(01)中学必背古诗—赠别二首杜牧(国学经典诵读)
  •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 30、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 31、(69)小学必背古诗75首——村晚稚子弄冰
  • 32、《天净沙秋思》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象。二十四节气中属于秋天的节气有秋分,寒露和霜降,而诗中的“枯藤老树昏鸦”表明树上的叶子已经落尽,应该是深秋节气,所以《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应该是寒露和霜降。
  • 3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34、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
  • 35、春节临近,刘老师手写春联一副,祝福读者朋友鼠年好运,阖家幸福

  • 36、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 37、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 38、马致远,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后过着“幽栖”生活。他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家,有杂剧16种,7种,并和李时中、红字李花李郎合写《邯郸道醒悟黄粱梦》一书。他也是一个散曲名家,辑
  • 39、笠翁对韵:下卷五歌(国学诵读)
  • 40、笠翁对韵上卷·十二文(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41、这首《天净沙秋思》以极其干净简练的语言、特征鲜明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秋日傍晚乡野萧索凄清的图画:太阳快要落山了,西风飒飒,乌鸦正在飞回枯藤缠绕的老树,小桥流水边有着几户人家,显得有些冷落肃杀。就在这个时候,村外古老荒凉的小道上,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驮着彷徨无依的游子还在赶路,看得出这身在异乡的人儿是多么地想家。在这里,一个“断肠人”写出了浪迹天涯、漂泊不定的游子孤苦、苍凉的心境。作者将看似孤立的自然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景为情设,情由景发,情景交融,物我合强烈地烘托出了游子
  • “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 42、“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 43、事实上,《天净沙·秋思》最早出现在元代《梨园按试乐府新声》一书中,里面并未标注作者。元末明初,周德清所著的《中原音韵》中同样没有表明这首小令的作者。
  • 44、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 4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

  • 46、笠翁对韵:下卷六麻(国学诵读)
  • 47、笠翁对韵上卷·十二文(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48、《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曲作家马致远。
  • 49、上段三句十八字,九个名词连缀成不涂浓墨的书画,亦无一个虚造硬加的词,不同的景物天衣无缝地和谐地造化在—起,不得不令人拍案道奇。这种音节和谐、情景交融、妙含无垠的小令曲,故有“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之誉,的确委实不过。
  • 50、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方法,通过对秋天黄昏时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情,也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体现了飘泊羁旅的游子思乡的愁苦以及孤寂,悲凉的心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