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一曲,篇幅虽短,却为极多人所知晓,不失为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字,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起首三句为鼎足对,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 1、“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 2、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 3、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 4、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 5、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 徘徊在明月清风的意象中,感受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于丹)
  • 6、徘徊在明月清风的意象中,感受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于丹)
  • 7、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 8、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 9、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
  • 10、【天净沙秋思】用简要的语言欣赏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11、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
  • 12、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 13、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4、笠翁对韵上卷·十二文(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15、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 1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17、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名词多,动词少。整个一首作品,只有“西下”和“在”可以算是动作,但意思也是很虚的,突出的仍然是夕阳,断肠人和天涯这三个形象。更有甚者,前三句十八个字,连用了九个名词,三个一组排在一起,一个动词都没有。这种只用名词,不用动词的句法叫做“名词句”,是汉语诗歌中一首很有特点的句法。
  • 18、经典咏流传:《三字经》全文朗读+注音+注释
  • 19、(10)中学必背古诗词——岳阳楼记宋范仲淹(附董其昌文征明等名家书法作品)
  • 徘徊在明月清风的意象中,感受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于丹)
  • 20、徘徊在明月清风的意象中,感受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于丹)
  • 21、(名篇欣赏)—前赤壁赋宋苏轼(附文征明父子手迹)
  • 22、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
  • 23、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作品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应突袭。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 24、笠翁对韵上卷·十二文(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25、(国学启蒙《增广贤文》教念)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 26、笠翁对韵:下卷六麻(国学诵读)
  • 27、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 28、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 29、(读经典03)读经典——杨绛《我们仨》感人至深
  • 30、(01)中学必背古诗—赠别二首杜牧(国学经典诵读)
  • 31、还有人称他为“曲状元”。这是因为马致远有百余首传世作品,经久不衰,是当之无愧的才子。
  • 32、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 33、《天净沙》一曲,篇幅虽短,却为极多人所知晓,不失为千古绝唱。全曲无一秋字,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 (24)小学必背古诗75首——春夜喜雨唐杜甫(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34、(24)小学必背古诗75首——春夜喜雨唐杜甫(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35、(译文)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 36、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 37、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作品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应突袭。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 38、笠翁对韵下卷·一先(少儿跟读版)
  • 39、《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
  • 40、国学朗读—增广贤文四(下)
  • 41、作者马致远(1250~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曾参加大都的元贞书会,被推为“曲状元”。后曾出任浙江行省务提举官。晚年退出官场,隐居杭州郊外。著有杂剧十五种,今存《汉官秋》、《青衫泪》等七种。散曲有今人辑录的《东篱乐府》一卷,计小令一百○四首,套数十七篇。内容大多感慨世情,抒写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在愤激不平中夹杂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扩大了散曲的题材,提高了散曲的意境,对散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作品风格豪放俊逸,语言本色流畅而又兼具诗词的骚雅,为后世文人所推重。
  • 42、这首词是元朝天涯羁旅压卷之作,也因其经典的词境和意境而成为至今仍为寻常百姓人家耳熟能详的千古绝唱,是为经典之作。
  • 43、《天净沙·秋思》中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 44、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骨瘦如柴的马。

  • 45、《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了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 46、论语诵读——论语(宪问篇一)
  • 47、(诗文欣赏)心经全文及解释附十大名家《心经》欣赏
  • 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 48、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 49、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 50、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是元曲(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 51、(诗文欣赏)心经全文及解释附十大名家《心经》欣赏
  • 52、(读经典03)读经典——杨绛《我们仨》感人至深
  • 53、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 5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

  • 55、编辑码字不易,求转发,求点在看,求关注,感谢!
  • 56、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