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 1、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 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 3、《文天祥全集》文天祥著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
  • 4、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5)岳:指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 6、(5)岳:指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 7、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
  • 8、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 9、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10、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1、近代中国的爱国思想和行为,紧紧围绕“反侵略以救亡,反封建需启蒙变革”的主题展开。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英勇献身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爱国思想的构成要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尚变意识与变革精神,“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学习外国意识,在近代得以发扬光大;近代的爱国还与革命民主主义相结合,从康有为变法维新到孙中山“推覆专制”“振兴中华”,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爱国发挥了激励人心、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作用。
  • 12、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 1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1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15、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 16、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 1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 18、我希望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19、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 20、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 2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22、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 2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 24、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 25、①爱国思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②恤民情怀: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③道德情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这一句是词)④理想信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⑤责任意识: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⑥民族气节: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 2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27、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 28、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29、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 30、早读古诗词——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怀
  • 3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首千古传诵的七律名篇,感情诚挚、气韵浑厚、言辞雅洁、语势腾纵。全诗未着一个“愤”字,却字字含愤、句句连愤,不仅书写出愤之情愫,而且点明了愤之源头,表现诗人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 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 32、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 33、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 34、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 35、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 36、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
  • 37、大家好,我是“文姓”,这是我的简历!文家人顶起!
  • 38、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 39、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 40、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曹操《薤露》
  • 4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 42、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 43、文天祥的诗歌创作,可以以德佑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德佑以前,是一般文人的诗,虽然这期间也有一些抒发忧时伤世或揭露统治集团矛盾和罪恶的诗篇,但更多的却是题咏匆匆、应酬琐碎之作,无异于一般调文弄墨的文人之所为。从德佑起,艰苦的战斗和苦难的命运使文天祥的创作出现了升华,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大都能有为而发,为了坚定抗战意志、鼓舞抗战情绪,他将自己满腔爱国热情和为祖国斗争到底的决心都熔入了作品里。
  • 4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
  •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 45、“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 46、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 4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 48、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
  • 49、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 50、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51、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52、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