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1、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 2、这种把天和山互相映衬的写法真是大气包举,抒发了作者开阔的心境,舒展的情怀。怀着这样的心情作者乘兴游江赏玩风景,驾了一叶小舟,随意飘荡,自由解脱,自我陶醉。任意东西是随它自由飘荡的意思,正反映了作者不愿停留在固定景点上的那种放松心态。
  • 3、长歌行:汉乐府曲牌名。
  • 4、长歌行(xing第二声)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5、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 天地万物都跟随大自然的运转,太阳公羲和没有停鞭休息的时候。
  • 6、天地万物都跟随大自然的运转,太阳公羲和没有停鞭休息的时候。
  • 7、桃李花得日而开,花朵缤纷,装点新春。东风已经复苏万物,草木皆似欣欣欲语。枯枝上发出了美丽的新叶,涸流中也清泉汩汩,一片生机。造化运转着天地,太阳乘着日车不停地飞奔。如果不早立功名,史籍怎能写上您的名字?桃李须待春天,但谁能使春日永驻不逝?时不我待,富贵与神仙两者皆会错肩而过。金石之坚尚会销蚀殆尽,风霜日月之下,没有长存不逝的东西。我深深地畏俱日月如梭而逝,因此才欢歌纵酒,强以为欢。就像是秋天寒霜下的蒲柳,倏忽之间,老之将至,身已衰矣!
  • 8、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

  •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10、wànwùshēngguānghuī万物生光辉。
  • 11、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释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 12、常(cháng)恐(kǒng)秋(qiū)节(jié)至(zhì),
  • 13、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 14、(作者)汉乐府(朝代)汉
  • 15、《乐府诗集·长歌行》又如:布德(广施恩德);布惠(布施恩惠);布化(施行教化)公布,颁布(promulgate)法者,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 16、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 17、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 18、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1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20、竹帛(bó):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引申指书籍、史乘。《史记·孝文本纪》:“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2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22、⑷”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布:布施,给予。德泽:恩惠。
  • 23、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 24、奇山异水给我们提供了美好的视觉享受,但是富春江的美景同时也刺激着我们的耳朵,我们的听觉。
  • 25、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 26、lǎodàtúshāngbēi老大徒伤悲。
  • 27、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 28、青(qīng)青(qīng)园(yuán)中(zhōng)葵(kuí),朝(zhāo)露(lù)待(dài)日(rì)晞(xī)。

  • 29、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 30、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
  • 3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32、(作(zuò)者(zhě))汉(hàn)乐(yuè)府(fǔ)(朝(cháo)代(dài))汉(hàn)
  • 3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34、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
  • 35、孩子更能讲到孩子心里去!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36、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37、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
  •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39、yángchūnbùdézé,wànwùshēngguānghuī。
  • 40、长歌行:汉乐府曲牌名。
  • 4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42、更多学习资料电子课本|课本跟读|学习资料
  • 43、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 44、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4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46、这两句给人的感觉恰似金鼓齐鸣,铁骑突出,平静的水面刹那间呈现出另一派情景,迅急、汹涌、奔腾、激荡,如急箭离弦,万马狂奔,原来富春江也有这样急流险滩,让游客们领略到它柔和明净的风姿以外,以其奔腾湍急的波涛给人另一种壮美之感。
  • 47、bǎichuāndōngdàohǎi百川东到海,
  • 48、⑦百川:河流的总称。川,河流。

  • 49、bǎichuāndōngdàohǎi
  • 50、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 51、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 5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53、❥朗诵:徐梓洋(东川区第一小学一年级5班)
  • 54、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 55、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 56、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 57、吾乃孔乙己,穿越到西域,
  • 58、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59、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60、短歌行和长歌行是乐府《平调曲》中的两种曲名,短歌行多用于宴会。这两种曲子长短之间的区别,按照《乐府诗集》的说法,是指歌声的长短,而不是篇幅的长短,更不是有人所说的歌词内容中人寿命的长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