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 1、撰稿人:朱虹闫晶柏新凤刘宏福高翔春沈士娟
  • 2、来唤醒你那最真挚的情缘
  •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4、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5、当时诗人很孤独,自己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因为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所以,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 6、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 7、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 8、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的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作了铺垫。
  • 9、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 10、《独坐敬亭山》的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抬头仰望天空,只见(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
  • 11、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12、人生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 1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尽:没有了。

  • 14、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 15、诗的开头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即李白独坐敬亭山,看到了群鸟高飞的无影无踪,孤云独自而悠闲的慢慢远去。说“众鸟”离李白远去,本来就够伤感,够孤独了。没想到就连“孤云”也离李白远去,且是以李白现在迫切需要的悠闲状态远去。“众鸟”和“孤云”对比,让人觉得仿佛世间万物都抛弃了李白。其内心的孤独感可想而知。
  • 16、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17、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
  • 18、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19、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 20、飞流直下三千。
  • 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 21、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 22、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2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2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首五绝的前两句是说,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 2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 26、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独坐敬亭山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
  • 27、《闺怨》——功名浮华又怎奈春光虚度
  • 28、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29、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30、李白看着众鸟、孤云离去的身影,愁绪顿生。他想起了那些渐行渐远的朋友,想起了越来越渺茫的理想和抱负,心里涌起一股无奈和心酸。李白陷入了沉思。他从腰间掏出酒葫芦,喝一口酒,吟一句诗,眼里竟流出两行清泪来。唉!世间的繁华富贵,都和流云飞鸟一样容易逝去,能够长久相守的,就只剩下这座山了。此时此刻,四周空无一人,一片寂静,只有敬亭山静静地陪着自己,聆听他的心事,像一位知音,他们就这样长久地对视着,无声地交流着。这种陪伴和交流让李白觉得自己并不孤独。他不由地感叹:“敬亭山啊,敬亭山,不管我李白是风光无限,还是落魄不堪
  • 31、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
  • 32、《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
  • 33、人生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 34、《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 35、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独坐敬亭山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3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37、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 38、《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作。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扩展资料创作背景: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
  • 39、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 40、(排名不分先后,仅为阵容展示,
  • 41、李白看着众鸟、孤云离去的身影,愁绪顿生。他想起了那些渐行渐远的朋友,想起了越来越渺茫的理想和抱负,心里涌起一股无奈和心酸。李白陷入了沉思。他从腰间掏出酒葫芦,喝一口酒,吟一句诗,眼里竟流出两行清泪来。唉!世间的繁华富贵,都和流云飞鸟一样容易逝去,能够长久相守的,就只剩下这座山了。此时此刻,四周空无一人,一片寂静,只有敬亭山静静地陪着自己,聆听他的心事,像一位知音,他们就这样长久地对视着,无声地交流着。这种陪伴和交流让李白觉得自己并不孤独。他不由地感叹:“敬亭山啊,敬亭山,不管我李白是风光无限,还是落魄不堪
  • 42、李白喜欢宣城敬亭山的幽静与闲适。在这里,他可以悠闲自在地享受生活,放飞情怀,可以心无杂念地闲听松风眠,吟诗赋曲,可以随心所欲地喝酒聊天,宴朋会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不用看谁的脸色。这天吃过饭,李白拿上他的酒葫芦就出门了。他一边走,一边构思一首诗,不知不觉,竟然走到敬亭山脚下。此时,秋高气爽,空气清新,他抬头一看,碧蓝的天空里,只有头顶飘着一小片白云,孤零零的,像漂浮在蔚蓝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调皮的太阳,正跟这朵云彩玩游戏,它一会儿躲到云朵的后面,在树林里投下斑斑驳驳的暗影;一会儿又从云朵后面探出头来,在山
  • 43、清湍鸣回溪,绿水绕飞阁。

  • 44、来唤醒你那最真挚的情缘
  • 45、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 46、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 47、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厌,在诗中是“满足”的意思。
  • 48、诗的开头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即李白独坐敬亭山,看到了群鸟高飞的无影无踪,孤云独自而悠闲的慢慢远去。说“众鸟”离李白远去,本来就够伤感,够孤独了。没想到就连“孤云”也离李白远去,且是以李白现在迫切需要的悠闲状态远去。“众鸟”和“孤云”对比,让人觉得仿佛世间万物都抛弃了李白。其内心的孤独感可想而知。
  • 49、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 50、《独坐敬亭山》是李白晚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李白的独坐之景。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表现出了李白在生命历程中遗世独立的孤独感。可以说这首诗只有4句,却把孤独写到了巅峰,无人能够超越。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5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52、《唐诗真趣编》:鸟尽天空,孤云独去,青峰历历,兀坐怡然。写得敬亭山竟如好友当前,把臂谈心,安有厌倦?且敬亭而外,又安有投契若此者?然此情写之不尽,妙以“两不厌”三字了之。为“独坐”二字传神,性灵结撰,无复笔墨痕迹。
  • 53、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 54、《怨旷思惟歌》——千载琵琶作胡语
  • 55、当时诗人很孤独,自己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因为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所以,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 56、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 57、孔孟之道国学机K4plus编号:2259
  • 58、《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红杏尚书佳曲获良缘
  • 59、李白喜欢宣城敬亭山的幽静与闲适。在这里,他可以悠闲自在地享受生活,放飞情怀,可以心无杂念地闲听松风眠,吟诗赋曲,可以随心所欲地喝酒聊天,宴朋会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不用看谁的脸色。这天吃过饭,李白拿上他的酒葫芦就出门了。他一边走,一边构思一首诗,不知不觉,竟然走到敬亭山脚下。此时,秋高气爽,空气清新,他抬头一看,碧蓝的天空里,只有头顶飘着一小片白云,孤零零的,像漂浮在蔚蓝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调皮的太阳,正跟这朵云彩玩游戏,它一会儿躲到云朵的后面,在树林里投下斑斑驳驳的暗影;一会儿又从云朵后面探出头来,在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