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 2、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高适《宋中十首》
  • 3、羽发鸿雁落,桧动芙蓉披。——储光羲《同诸公秋日游昆明池思古》

  • 4、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 5、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泽东《沁园春雪》
  • 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泽东《沁园春雪》
  • 7、仰惭鸿雁得自适,随阳南去何溟溟。——司马光《苦寒行》
  • 8、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 9、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苏轼《石鼓》
  • 10、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 11、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 12、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千里思》
  • 13、家近尚无鸿雁信,客愁复有鹧鸪啼。——张以宁《登闽关》

  • 14、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漫感》
  • 15、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苏轼《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
  • 16、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 17、人言鸿雁比弟兄,我有兄弟隔两城。——刘基《为丘彦良题牧谿〗和尚千雁图》
  • 18、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 19、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曹操《却东西门行》
  •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苏轼《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
  • 20、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苏轼《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
  • 21、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 22、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 23、秋风过鸿雁,游子在潇湘。——齐己《远思》

  • 24、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 25、羽发鸿雁落,桧动芙蓉披。——储光羲《同诸公秋日游昆明池思古》
  • 26、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千里思》
  • 27、明日思君处,萧条鸿雁飞。——袁凯《送李高士归荆州》
  • 28、鹡鸰怜羽翼,鸿雁忆朋俦。——项安世《次韵王少清告归七首·莲幕斑衣底》
  • 29、旅食又看鸿雁至,家书常共荔枝来。——陆弼《秋日怀庞学博》
  • 30、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 3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 32、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33、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曹操《却东西门行》

    秋风过鸿雁,游子在潇湘。——齐己《远思》
  • 34、秋风过鸿雁,游子在潇湘。——齐己《远思》
  • 35、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谢灵运《七里濑》
  • 36、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 37、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 38、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温庭筠《清明日》
  • 39、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 40、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 41、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 42、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 4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44、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 45、家近尚无鸿雁信,客愁复有鹧鸪啼。——张以宁《登闽关》
  • 46、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 47、锦字消磨鸿雁绝,门前只尺是衡阳。——王穉登《无题五首·玉钗中断两鸳鸯》
  • 梅江父子风流旧,今见君家鸿雁行。——赵蕃《寄赠孙教授兄弟》
  • 48、梅江父子风流旧,今见君家鸿雁行。——赵蕃《寄赠孙教授兄弟》
  • 49、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 50、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高适《宋中十首》
  • 51、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 52、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 53、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 54、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 55、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 56、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 57、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谢灵运《七里濑》
  • 5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