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 1、箫歌,问当年赤壁乐如何,比西湖画舫争些个?薛昂夫《双调·殿前欢·春据危阑》
  • 2、不到西湖又两年,西湖风物故依然。杨万里《庚戍正月三,约同舍游西湖十首·不到西湖又两年》
  • 3、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
  • 4、有如丹穴雏,羽仪绚朝阳。——金幼孜《赠杨允嘉还建安》

  • 5、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 朝阳晴照绿杨烟,一别通波十七年。——薛能《杨柳枝》
  • 6、朝阳晴照绿杨烟,一别通波十七年。——薛能《杨柳枝》
  • 7、删抹了东坡诗句,湖涂了西子妆梳,山色空濛水模糊。张可久《红绣鞋·怀古金字淡》
  • 8、青菜青丝白玉盘,西湖回首忆临安。李石《立春·青菜青丝白玉盘》
  • 9、西湖莼菜胜东吴,三月春波绿满湖。沈明臣《西湖采莼曲二首·西湖莼菜胜东吴》
  • 10、画取西湖三两朵,摘索映空花不密。徐照《爱梅歌》
  • 11、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
  • 12、青骢挽断绿杨丝,寒食西湖祭酒时。袁宏道《宿朱仙镇·青骢挽断绿杨丝》
  • 13、惨澹西湖柳底。摇荡秋魂,夜月归环佩。吴文英《梦芙蓉·西风摇步绮》
  • 14、荷花荡西湖水深,上有兰若当高岑。蒲庵禅师《游石湖兰若·荷花荡西湖水深》

  • 15、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贾岛《寄韩潮州愈》
  • 16、鸣凤朝阳尺五天,匆匆忽过白鸥边。——范成大《刘德修少卿避暑惠山,因便寄赠》
  • 17、深巷茅檐日渐长,卧看花鸟竞朝阳。——秦观《答龚深之》
  • 18、鸢飞入鹰隼,鱼目俪玙璠、晓烛罗驰道,朝阳辟帝阍。——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
  • 豪侈真如草头露,不能顷刻朝阳里。——陈文蔚《戊寅老人生旦》
  • 19、豪侈真如草头露,不能顷刻朝阳里。——陈文蔚《戊寅老人生旦》
  • 20、东鲁有书藏古壁,西湖无树挽春风。林景熙《寄林编修》
  • 21、一鸣必惊人,朝阳之祥鸾。——赵孟坚《咏史赠王侍御》
  • 22、脚方西湖脱,眼已青丘吞。洪咨夔《答及甫和·束发读连山》
  • 23、古桂吹香秋月明,当年曾听读书声。吴锡畴《棣华堂先大父国录叔大父安抚教授之地堂前古》
  • 2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作》

  • 25、西湖创置自房公,心匠纵横造化同。严公弼《题汉州西湖》
  • 26、恰春朝,又秋宵,春花秋月何时了王和卿《双调·拨不断》
  • 27、苍茫半逐鸡声散,又被朝阳染作红。——谢宗可《晓色》
  • 28、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白居易《新秋》
  • 29、传闻有鸟集朝阳,讵胜仙凫迩帝乡。——卢照邻《失群雁》
  • 30、茅洞玉声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阳。——司空曙《送曲山人之衡州》
  • 31、东鲁有书藏古壁,西湖无树挽春风。林景熙《寄林编修》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 3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 33、鸢飞入鹰隼,鱼目俪玙璠、晓烛罗驰道,朝阳辟帝阍。——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
  • 34、无是无非心事,不寒不暖花时,妆点西湖胜西施。张可久《红绣鞋·湖上》

  • 35、一千二百如轮夜,浮世谁能得尽看。张蠙《十五夜与友人对月》
  • 36、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苏轼《再次韵赵德麟新开西湖》
  • 37、丹地宜清泚,朝阳复照临。——钱起《和范郎中宿直中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
  • 38、蒹葭靡宿露,观鹤盘朝阳。——贺铸《送张商老西上》
  • 39、画取西湖三两朵,摘索映空花不密。徐照《爱梅歌》
  • 40、东舍西邻酒债,春花秋月诗才,两字功名困尘埃。张可久《红绣鞋·次归去来韵》
  • 4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42、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贾岛《寄韩潮州愈》
  • 43、画取西湖三两朵,摘索映空花不密。徐照《爱梅歌》
  • 44、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李冠《蝶恋花·春暮》

    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杜甫《玩月呈汉中王》
  • 45、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杜甫《玩月呈汉中王》
  • 46、寄谢西湖旧风月,故应时许梦中游。苏轼《次韵杭人裴维甫》
  • 47、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林稹《冷泉亭》
  • 48、灵乌鸣朝阳,莫为世所希。——王偁《感寓(二十首)·番番南昌尉》
  • 49、一千二百如轮夜,浮世谁能得尽看。张蠙《十五夜与友人对月》
  • 50、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 51、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 52、深巷茅檐日渐长,卧看花鸟竞朝阳。——秦观《答龚深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