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023-04-13 08:10:45
1938
1、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 2、译文
- 3、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 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 5、相思重上小红楼。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 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 7、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 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 9、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吴均《登二妃庙》
- 10、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11、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 12、问别来、解相思否。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 13、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 14、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 15、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吴均《登二妃庙》
- 16、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 17、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 18、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 20、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21、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 22、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 23、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 24、译文
- 25、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 26、问别来、解相思否。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 2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东坡《江城子》
- 28、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 29、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 30、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31、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其一》
- 32、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 33、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 34、但使:只要。
- 3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东坡《江城子》
- 36、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延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
- 37、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 38、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 39、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 40、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41、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 42、但使:只要。
- 43、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 44、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 45、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张籍《征妇怨》
- 46、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 47、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 48、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 49、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 50、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陈陶《陇西行》
51、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延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
- 52、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 53、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 54、第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