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 3、国课:国家的赋税。
  • 4、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它自己。泰戈尔
  • 5、(原文):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 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 7、(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 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 9、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 10、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 11、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 13、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陆九渊
  • 14、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 15、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 16、(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 17、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 1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 19、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 2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21、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 2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 24、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 25、知耻近乎勇。《中庸》
  • 26、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村上春树
  •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 29、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 30、(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 31、(注释): 乖舛(chuǎn):违背。

  • 32、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 33、(注释): 谮(zèn)诉:诬蔑人的坏话。
  • 34、(原文):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 35、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 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 36、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 37、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
  • 38、(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 39、(评说): 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
  • 40、(原文):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 41、(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 42、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 43、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 4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 45、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一家人和睦相处,虽然上顿接不上下顿,也有天伦之乐。)
  • 4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 47、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 48、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 49、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 50、知耻近乎勇。《中庸》
  • (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51、(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 52、(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 5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 54、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 55、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 56、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
  • 57、做你所应做的事情,能有什么结果则在其次。赫伯特
  • 58、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各方面相处特别要注意少说话,说话多了必定会有过失。)
  • 5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