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李嘉佑《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

    1、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 2、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 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 5、青海:指青海湖。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6、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8、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 9、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张籍《蓟北旅思》
  • 10、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 11、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 12、青海:指青海湖。
  • 13、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其二》
  • 14、“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 15、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 16、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 17、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 18、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19、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 20、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 21、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 22、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 23、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 24、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 25、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 26、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李商隐《富平少侯》
  • 27、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 28、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 29、宋陆游
  • 3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31、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王维《归嵩山作》

  • 3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 33、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李白《江南春怀》
  • 34、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李白《江南春怀》
  • 35、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张籍《野老歌》
  • 36、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 37、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 38、满腹诗书漫古今,频年流落易伤心。宇文虚中《在金日作&选二》
  • 39、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40、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 41、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 4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43、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延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
  • 4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4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46、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 47、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史达祖《临江仙&闺思》
  • 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样,我们党才有威信,国家才有希望。孔繁森
  • 48、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样,我们党才有威信,国家才有希望。孔繁森
  • 49、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样,我们党才有威信,国家才有希望。孔繁森
  • 50、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 51、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张可久《普天乐&秋怀》

  • 52、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 53、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李白《江南春怀》
  • 54、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 55、译文
  • 56、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 57、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