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 1、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 2、(判断)孔子一方面说“有教无类”,另一方面又说“因材施教”,这是矛盾的。()
  • 3、毕竟学生的个性、根基是有差别的。
  • 4、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 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 7、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孔子是把他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他首次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是他一生教育实践的结晶,也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和未来。在教育实践上他提出“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教育思想,至今对教育事业仍有重要的启发和划时代的意义。
  • 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11、子路问孔子,有意义的事,明白以后应该立刻行动么?
  • 12、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
  • 13、同时,通过这一章孔子对学生有退有进的教育,大家应该对自己进行一番反思,如果属于临事退缩的,就要勇敢一点,做事不够勤奋的就要勤奋一点;
  •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16、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别类分门,~。”近义词对症下药反义词一视同仁。
  • 17、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 1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

    19、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

  • 2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 2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2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23、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 24、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 25、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 26、【孔子因材施教】对于学习好、记忆力强的学生,我们布置的作业稍微多一点,提升一下难度,对于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我们作业就布置的少一点。对于体育有特长的学生,我们就鼓励他发挥特长,弥补不足。对于性格暴躁的学生,我们要多教一教如何更有耐心;对于比较娘的男生,我们应该对其多进行狼性教育等等。
  • 27、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2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9、不学礼,无以立。

  • 3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3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 32、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 33、中国历史上之所以会产生一千几百年的科举考试制度,恰恰是孔子的所谓“因材施教”的结果。因为科举考试就是要通过《四书五经》的教育,把所有的人都教育成一个模式。科举考试制度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那张恶魔的床。中国人到现在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恶梦,不能够从孔子因材施教的科举考试后遗症的高考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这肯定是与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密切相关的。
  • 34、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 3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3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3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3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39、本文不是一篇孤立的文章,而是一组文章的一篇。这组文章来自“顺应天性”的教育思想。

  • 4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41、孔子其实并没有说过因材施教这样的话,只是后人根据孔子的一件事情概括出来的“因材施教”。这件事情究竟怎样?
  • 4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43、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4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冉有也来问,有意义的事,明白以后应该立刻行动么?
  • 45、冉有也来问,有意义的事,明白以后应该立刻行动么?
  • 46、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4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4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49、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 50、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51、孔老先生是因材施教的大拿,一点一滴,举手投足,无不彰显先生的教育之功底超级高。他与弟子随地而坐,随意而谈,无人拘谨,随便发问,孔老先生针对不同的人,随意就能说出符合各人特点的教育的话来。
  • 5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