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到了暮春时节,此时的故乡一定是万紫千红、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筑起了香巢,争相觅食育雏。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战士们在夜里听到了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不禁勾起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扩展资料背景:

  • 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凉州词二首
  • 2、同时,这首诗也是《凉州词其一》。
  •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能熟读成诵,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 4、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 5、凉州词(王之涣)huánghéyuǎnshàngbáiyúnjiān黄河远上白云间,yīpiàngūchéngwànrènshān一片孤城万仞山。qiāngdíhéxūyuànyángliǔ羌笛何须怨杨柳,chūnfēngbùdùyùménguān春风不度玉门关。
  • 不度:吹不到。度:吹到过。
  • 6、不度:吹不到。度:吹到过。
  • 7、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 8、有关凉州词的古诗如下:
  • 9、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 10、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 11、出处:唐代: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 12、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 13、六年级下册语文六年级下册数学
  • 14、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 15、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 16、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
  • 17、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 18、凉州词①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战争场面的惨烈与悲壮,而写山川的雄阔苍凉,表现了边塞战士的不得还乡的怨情。
  • 国学经典古诗03敕勒歌

    19、国学经典古诗03敕勒歌

  • 20、这首诗抓住了边塞风光景物的一些特点,借其严寒春迟及胡笳声声来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诗风苍凉悲壮,但并不低沉,以侠骨柔情为壮士之声,这仍然是盛唐气象的回响。
  • 21、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 2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23、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 24、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词语似云铺绮丽,霞叠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妙不可言。
  • 25、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该首诗意如下:
  • 26、想喝酒沙场指的是战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若您对我的答复满意,请选择“好评”,谢谢您的采纳。)谢了,好运与你常在
  • 27、诗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 28、杨柳呢在这里还是可以两种解释。一种是咱们之前说过的,“柳”和“留”是谐音,声音一样,古代送别时送柳枝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另外一个意思是有一首曲子,叫《折杨柳》,曲调比较悲凉,放在这里解释更加恰当。那么,这句诗就可以理解为:羌人的笛子何必要吹奏《折杨柳》这样的哀怨的曲子呢?
  • 29、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

  • 30、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的想象,读懂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 31、孟浩然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古诗解析:第3首《题西林壁》
  • 32、古诗解析:第3首《题西林壁》
  • 33、请你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 34、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诗中牵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史事件。从侧面赞颂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的有理有节,借突厥首领求和亲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强大,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 35、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36、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
  • 37、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 38、诗的最末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顺着前两句的诗意来看应当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这样理解的话,全诗无论是在诗意还是诗境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了,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傭说诗》)这话对
  • 39、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 40、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 41、(必读书目)《海底两万里》第1~47章(合集)
  • 42、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开篇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 43、这一杯酒杯喝完了吗?为什么?
  • 44、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
  • 45、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
  • 46、⑴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 47、凉州词(王之涣)huánghéyuǎnshàngbáiyúnjiān黄河远上白云间,yīpiàngūchéngwànrènshān一片孤城万仞山。qiāngdíhéxūyuànyángliǔ羌笛何须怨杨柳,chūnfēngbùdùyùménguān春风不度玉门关。
  • 48、《凉州词》的意思: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 49、(必读书目)《草房子》合集(共38集)

  • 50、不度:吹不到。度:吹到过。
  • 51、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