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 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2、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3、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 4、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 5、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上加错了。
  • 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上加错了。
  • 7、(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 8、3 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 10、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12、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13、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1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1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1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 17、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1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20、·色厉而内荏(rěn),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外表严厉内心虚弱,若用小人来做比喻,大概就像个钻洞爬墙的小偷吧!
  • 2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2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23、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 24、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 25、过,则匆惮改。
  • 26、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27、(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 2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29、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 30、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 3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 3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 33、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34、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 35、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 36、(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 3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38、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 39、(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 40、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41、(707)世界上最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好背下来)
  • 42、3 0、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 43、(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 44、解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 3 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45、3 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46、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47、(译文)孔子说:“管理国家要以身做则。如同北极星,安然不动而众星绕之。”
  • 48、解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 49、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5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51、《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