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 1、工人阶级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马恒昌
  • 2、忠君报国:忠于君主,报效国家。
  •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 4、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
  • 5、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唐.王昌龄
  •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唐.王昌龄
  • 7、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 8、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 9、忠心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 10、忠心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 11、谁把中国农村搞好了,谁就是中国人民的功臣。邢燕子
  • 12、济世爱民:指具有治理国家,经世济民的才能。
  • 13、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 14、忠贞不贰:忠诚坚定,永不改变。也指下属对上层十分忠心。
  • 15、赴汤蹈火: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 16、殉节报国:为了气节而死,用这种方式报答所忠于的国家。
  • 17、乃心王室:本意是忠于朝廷,后比喻爱国。
  • 18、护国佑民:扞卫国家,保护人民。
  • 19、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苏步青

  • 20、护国佑民:扞卫国家,保护人民。
  • 护国佑民:扞卫国家,保护人民。
  • 21、护国佑民:扞卫国家,保护人民。
  • 22、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杜勃罗留波夫
  • 2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 24、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 25、赴汤蹈火: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 26、见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 27、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
  • 2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 29、我赞美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马雅可夫斯基

  • 30、以身许国: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 31、3 0、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吴仲华
  • 32、3 0、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吴仲华
  • 3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 34、以身许国: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 35、忠心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 乃心王室:本意是忠于朝廷,后比喻爱国。
  • 36、乃心王室:本意是忠于朝廷,后比喻爱国。
  • 37、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王杰
  • 38、忠贞不贰:忠诚坚定,永不改变。也指下属对上层十分忠心。
  • 3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 40、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 4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4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汉家旌帜满阴山》
  • 4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 44、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 45、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 46、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 47、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 48、浩气长存:刚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 49、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 50、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陶铸
  • 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杜勃罗留波夫
  • 51、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杜勃罗留波夫
  • 52、护国佑民:扞卫国家,保护人民。
  • 53、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王杰
  • 54、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别林斯基
  • 55、我赞美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马雅可夫斯基
  • 56、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 57、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 5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唐.王昌龄
  • 59、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