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部将各自活动的具体安排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写在2k的铅画纸上。

  • 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 2、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 3、令善根不被外缘摧毁就是清净正行。也就是说,无论是听法还是修法,内心都不能与贪嗔痴烦恼交杂在一起。当你在修行过程中,内心被贪嗔痴烦恼所染污时,一切修法都变成非法,变成恶行。
  • 4、如果一个女孩让你觉得简直完美(超聪明超善良并美丽),别信,一定有伪装的成分;如果一个男人让你觉得简直极品(超温和超儒雅并帅),别信,一定有不为人知的可怕的一面。
  • 5、如果你哭,你只能一个人哭,没有人在意你的懦弱,只有慢慢选择坚强。如果你笑,全世界都会陪着你笑,你给世界一缕阳光,世界还你一个春天。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寂寞中行走,在孤独中思考,不要期望他人解读你的心灵,认同你的思想,要知道,你只是行走在世界的路上,而世界却给了你全部天空。
  • 相信很多修行者,由于宿世善因以及今生值遇众多善知识之故,已经在很多导师座下系统听闻过一些教法,对佛教的很多道理也已经有所了解。但仅仅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口中说的再好也只是一种形象而已,只有将所听闻的教法用于实践,才是真正的修法。
  • 6、相信很多修行者,由于宿世善因以及今生值遇众多善知识之故,已经在很多导师座下系统听闻过一些教法,对佛教的很多道理也已经有所了解。但仅仅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口中说的再好也只是一种形象而已,只有将所听闻的教法用于实践,才是真正的修法。
  • 7、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毕竟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 8、如果一个女孩让你觉得简直完美(超聪明超善良并美丽),别信,一定有伪装的成分;如果一个男人让你觉得简直极品(超温和超儒雅并帅),别信,一定有不为人知的可怕的一面。
  • 9、努力做个开心的人吧,开心到别人看到你也会变得开心。
  • 10、这句话不晓得是不是佛说的,但非常在理,指出爱情中的一个误区,恋爱中的男女都惯犯。

  • 11、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12、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 13、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 14、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做人要以礼义交际,以廉耻律己!
  • 15、有人说,背叛过你的人就是掉地上的肉,不吃觉得可惜,吃了嫌恶心。但是肉还会再有,吃下去的恶心却永远都吐不出来。最好的办法是捡都别捡。
  • 16、在这个相对的世间,每一句话似乎都无法落地,每一种活法也都难以彻底。每一个故事都有保留的痕迹,每一张脸都那么扑朔迷离。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逗你。
  • 17、有时候看看前方的路,走着走着不知觉的就迷茫了。其实我们一直都在迷茫中行走,只是有时候懂得看淡,有时候去较真罢了!
  • 18、不具备智慧的善法很可能变成恶事。六度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虽然位列最后,实际当中却总摄六度,是六度的前行。所谓五度如盲,般若如目。”因此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善行都必须具有智慧。
  • 19、令善根不被外缘摧毁就是清净正行。也就是说,无论是听法还是修法,内心都不能与贪嗔痴烦恼交杂在一起。当你在修行过程中,内心被贪嗔痴烦恼所染污时,一切修法都变成非法,变成恶行。
  • 20、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其实每个人都明白,当我们开始感慨时光的时候,就已经永远失去了某些东西。是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于是便学会了仰望。
  • 21、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其实每个人都明白,当我们开始感慨时光的时候,就已经永远失去了某些东西。是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于是便学会了仰望。
  • 22、仅仅口中念诵一些特定的词语,身体做出某种姿势,并不能称为修学佛法。即便一个修行者有这样的显现,也是对治烦恼的一种辅助。要记住,真正的修行,不在于身语的勤做,而在于内心的调伏。作为修行者,时时都要观待这一点。
  • 23、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其实每个人都明白,当我们开始感慨时光的时候,就已经永远失去了某些东西。是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于是便学会了仰望。
  • 24、三门之中,心是最重要的。因此无上窍诀大圆满并不着重口与身的勤作,而是讲解调伏自心。一旦调伏了心,身口等一切也都在调伏之中。我们平常所谓的闻思就是为了理解心的规律,而修行就是修心,调伏自心。一旦懂得这个道理,闻思修三种智慧都已具备。
  • 25、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26、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 27、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得就有失,有爱就有恨,有快乐就会有苦恼,有生就有死,生活就是这样。
  • 2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29、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其实每个人都明白,当我们开始感慨时光的时候,就已经永远失去了某些东西。是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于是便学会了仰望。
  • 30、携一卷诗书入世,享几多闲逸出尘。世事春梦短,人情秋云轻。任凭风聚风散,淡然花开花零。抚一弦随心清音,吟一曲红尘歌萦。盈盈行云过,潺潺流水鸣。坐看云卷云舒,笑对潮起潮宁。随风浮游于浊世,独醉我心;逍遥浪迹在江湖,狂颠我情。

  • 31、当我们戴久了面具,等摘下面具时却发现其实我们的脸早就跟面具一样了。如果失去可以不可惜,那么不会总在苦苦中挣扎挽留;如果失去可以真的无所谓,缘分不会还在你的天空;如果好多话可以说出口,那么不会这样总是一个人沉默太久。放下包袱,忘却一切烦恼,开心度过每一天。
  • 32、把想做的事视为一种乐趣,因为热爱所以去做。不能仅仅为了工作而工作。​​​​
  • 33、有些人总觉得修法太累,要多多休息,保养身体。当然,这也是珍惜人身,但我想这样的珍惜恐怕是搞错方向了。我们所谓的珍惜人身,是要精进修法,利用宝贵的人身成办解脱,利益众生。若时时给自己的修行打折扣,这可真不是一件好事。
  • 34、我们投付最多心力的感情,曾经拥抱着以为可以永远在一起的人,原来,当时光碾过青春,有一天这些壮丽还是会失去,还是要无奈地强忍着泪水说一声珍重再会。这时候,我们才明白,我们爱得比自己以为得要深许多。如果你是足够的善良,那就不必心存痛苦,除非你是心里还有恶。
  • 35、当内心达到满足,贪嗔痴烦恼消尽、功德增长的时候,他就是真正的胜利者。因为他今生快乐、临终的时候自在、未来的时候会获得解脱,永远都在幸福之中。这才是真正的修行者、胜利者。
  •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 36、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 37、虽然我们已获得暇满人身,但由于宿世习气烦恼沉重以及多方面条件不成熟之故,身心仍会被很多世间琐事束缚而无法抽出很多时间修法。如何才能将有限时间中所修的法变成无量之功德呢?就要依靠清净之发心。
  • 38、痛苦只是一阵子,过后回头看看,其实那都不算什么。学会放下,拽的越紧,越是无法自拔。学会感恩、随顺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因果原则。
  • 39、原文出自《华严经》。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如花草。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一切众生,处处成佛,时时成道。
  • 40、我们修学佛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成办解脱,但想要成办解脱,首先必须要生起出离心。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初次讲法,即宣苦谛,就是为了让修行者对轮回过患有深入的了解,从而真正生起出离轮回而追求解脱之心。若不具真实出离心,无论修学什么法门,行持何种善法,想要成办解脱都难以如愿。

  • 41、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 42、我们修学佛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成办解脱,但想要成办解脱,首先必须要生起出离心。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初次讲法,即宣苦谛,就是为了让修行者对轮回过患有深入的了解,从而真正生起出离轮回而追求解脱之心。若不具真实出离心,无论修学什么法门,行持何种善法,想要成办解脱都难以如愿。
  • 43、因为喜欢一个人,每天都会主动联系对方,时间久了,便成为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本来可以维持很久,但是中间出现了疲劳感,于是感情死去。后来你将它埋进了一座叫回忆的坟里,时常去看它。有一次跟它聊天,问它为何生命短暂,它说,它前生得了一种叫做不懂珍惜”的病。我唏嘘不已。
  • 44、人,要么像辣椒一样有脾气。要么像白菜一样有层次。要么像莲藕一样有心眼。可我做不到!我就像一根甘蔗,直,不会拐弯抹角,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 45、若前行力量不够,则达不到符合传承标准的寂止;没有寂止的功夫,胜观也无法呈现,解脱更遥遥无期。前行的道理并不难了解,难的是真正融入内心,故必须摒弃轻视之心,座上、座下精勤修习。
  • 46、如果每次讲法我只是从字面上做一些解释,我想对弟子而言可能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很多人进入佛门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也学过很多理论,所以弟子最缺乏的不是对理论的理解,而是如何将这些道理运用到修行之中,但这却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实践这些道理,修行即是理论,理论即为修行,我们就是最圆满的修行者。
  • 47、不具备智慧的善法很可能变成恶事。六度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虽然位列最后,实际当中却总摄六度,是六度的前行。所谓五度如盲,般若如目。”因此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善行都必须具有智慧。
  • 48、在修正行期间,我们要时时护持自己的内心不趋向于贪嗔痴烦恼之中。若不能提起正念,即便口中念诵、身体打坐,心里可能也在想着其他琐事,这可不是修行。细致观待,凡夫的一切妄念都没有离开过贪嗔痴,这种掺杂于烦恼的修行,都是恶业,而非解脱之因。
  • 49、修行者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修行和如何修行的理趣,然后在修行中如理造行。若能做到这一点,我相信贪嗔痴烦恼就会逐渐减少,家庭越来越和谐,事业越来越成功,生活越来越快乐。我真诚地希望并祝福每个修行者都能在新的一年中认真修法,成办暂时与究竟的快乐。
  • 50、我们往昔对禅定的理解,就是散乱为过失,清净为功德,因此一座结束后就开始辨别,修法中占主导的是散乱还是清净?但现前我们已经知道,只要能对治烦恼,妄念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

    同时,人世间充满着诱惑,人太过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如果人能够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毕竟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 51、同时,人世间充满着诱惑,人太过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如果人能够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毕竟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 52、不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这个世界没有"应该”二字。保持头脑清醒,明白任何人都应该受尊重,切忌自大自负。
  • 53、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
  • 54、我们今生获得的暇满人身,是宿世修善而得的果报,应倍加珍惜并精进修法。
  • 55、习近平在韩国首尔大学演讲,引用了一句经典的话,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 56、爱情没有失败一说,爱情不是单靠努力,爱的缘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对的时间刚好遇上对的人,缺一不可。
  • 57、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不慕繁华,不必雕琢,对人朴实,做事踏实;不要太吝啬,不要太固守,懂得取舍,学会付出;不负重心灵,不伪装精神,让脚步轻盈,让快乐常在;不贪功急进,不张扬自我,成功时低调,失败后洒脱。
  • 58、相信很多修行者,由于宿世善因以及今生值遇众多善知识之故,已经在很多导师座下系统听闻过一些教法,对佛教的很多道理也已经有所了解。但仅仅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口中说的再好也只是一种形象而已,只有将所听闻的教法用于实践,才是真正的修法。
  • 59、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有些人你抱得太紧反而容易失去,不如松一松,只需将你的臂膀轻轻张开,他就会在你面前自由起舞,对你报以微笑;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放下,自在豁然。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