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2023-04-02 05:17:13
4211
- 1、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 2、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
- 3、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 4、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 5、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 6、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 7、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民族气节。画的价值,重在人格。人格——爱国第一。——李苦禅
- 8、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9、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莎士比亚
- 10、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居里夫人
- 11、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
- 12、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鲁迅全集》
- 13、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张祜《集灵台其一》
- 14、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 15、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 1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 17、我怀着比对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圣和严肃,去爱国家的利益。——莎士比亚
- 18、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19、国既不国,家何能存!——杨靖宇
- 20、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 21、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 22、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 2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曲》
- 24、爱自己的祖国。这就是说,要渴望祖国能成为人类理想的体现,并尽自己的力量来促进这一点。——加里宁
- 25、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 26、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 27、爱国主义也和其它道德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他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凯洛夫
- 28、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莎士比亚
29、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 30、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 31、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 32、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 33、爱国不是口号,而是神圣天职。——何厚铧
- 34、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苏步青
- 35、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 36、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 37、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马雅可夫斯基
- 38、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39、爱国主义就是积极地为了微不足道的原因杀人并被杀。——勃特兰·罗素
- 4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曲》
- 41、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肖邦
- 42、以身许国 救亡图存 浩气长存 徇国忘身 气壮河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43、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简长《送僧南归》
- 44、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 45、国家是为人而建立,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爱因斯坦
- 46、我怀着比对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圣和严肃,去爱国家的利益。——莎士比亚
- 4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 4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9、古老的中国曾经历经坎坷,直到上个世纪中叶,我们才从长久处于国家分裂与抵抗外侮的艰苦磨难中迎来了新生。
- 50、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 51、碧血丹心 忠心耿耿 毁家纾难 大好山河 乡土难离 忠贞不贰
- 52、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