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没有去求仙,真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 1、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 2、朝吹归秋雁,南飞日几群。李白《送崔度还吴》
  • 3、《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人谓此必又拟《黄鹤楼》,似也。圣叹云:一蟹不如一蟹。以予观之,则殊未肯让崔独步也。前半亦是顺叙法,而却以凤凰台之二句展作三句,可见伸缩变化,皆随乎人,岂当为格律所拘耶?“芳洲之树何青青”,较“白云千载空悠悠”更具情趣。
  • 4、虽然崔颢早期“多写闺情”,但是他后期诗作的风格却变得雄浑奔放。这与其去过边塞之地有关。《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殷幡说崔颢是“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 5、比喻这里的“浮云蔽日”,是指朝中奸佞当道。“浮云”比喻奸邪,“日”比喻君主。暗示皇帝已经被奸佞所包围,朝政已经腐败。这两句诗还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 这两句诗,实际上这首七律,都是在刻意模仿崔颢的黄鹤楼诗。你说的这一句,更是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翻版。说它流畅疏荡则可,指起高超绝伦则不必。这样的模仿本来就落了原作的下风,更何况这种古诗形式的起法,本来就不是律诗的正格。我想李白的这句诗之所以有名,更可能是那个流传已广的传说,而不是它本身的艺术价值。最伟大诗人也不可能每首诗都好,更何况七律本来就不是谪仙所喜欢的文体。
  • 6、这两句诗,实际上这首七律,都是在刻意模仿崔颢的黄鹤楼诗。你说的这一句,更是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翻版。说它流畅疏荡则可,指起高超绝伦则不必。这样的模仿本来就落了原作的下风,更何况这种古诗形式的起法,本来就不是律诗的正格。我想李白的这句诗之所以有名,更可能是那个流传已广的传说,而不是它本身的艺术价值。最伟大诗人也不可能每首诗都好,更何况七律本来就不是谪仙所喜欢的文体。
  • 7、凤凰台上凤凰游,fènghuángtáishàngfènghuángyóu,

  • 8、古人以凤凰为祥瑞,所以凤凰来止往往要造楼起台,为的是留住那份有关凤凰的辉煌记忆。后人登临凤凰台,每每会想象凤凰的风姿。先秦时,秦穆公为闻箫而来的凤凰筑台的传说,就屡屡见于古书。即便凤凰来去不定,甚至一去不返,凤凰台终究是长久流存的。不过凤凰流连之处想必太多了,以致凤凰台散落各地并无定所。南京的凤凰台,也得名于凤凰的亲临,但与别处不同,它更成名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 9、这一奇特现象很快被人发现,并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被一位王族得知,于是就将这处地方改名为凤凰里,并在此修筑了一个高台,名为凤凰台。
  • 10、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
  • 11、《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 12、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13、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14、下面一起来看看其中四首比较常见的黄鹤楼诗:
  • 15、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子夜吴歌》
  • 16、【登金陵凤凰台李白】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 1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18、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李白《秋夕旅怀》
  • 19、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李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然而,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
  • 20、李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然而,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
  • 21、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李白《游泰山六首》
  • 22、在唐代,除了崔颢和李白为黄鹤楼写过诗,还有杜牧、白居易、王维和刘禹锡等人,也为这座著名的建筑写过诗。
  • 23、因为有了这则故事,虽然那座题写了这两首诗文的黄鹤楼在后来被毁,但人们又在黄鹤楼的旁边,修建了一座亭子,并为这座亭子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名为“搁笔亭”。
  • 24、注释: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广陵:即扬州。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烟花:指艳丽的春景。尽:消失。唯见:只见。天际:天边。
  • 25、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李白《秋浦寄内》
  • 26、下面一起来看看其中四首比较常见的黄鹤楼诗:
  • 27、(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全集(共137集)

  • 28、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立冬》
  • 29、登金陵凤凰台唐朝·李白fèng凤huáng凰tái台shàng上fèng凤huáng凰yóu游,fèng凤qù去tái台kōng空jiāng江zì自liú流。wú吴gōng宫huā花cǎo草mái埋yōu幽jìng径,jìn晋dài代yī衣guān冠chéng成gǔ古qiū丘。sān三shān山bàn半luò落qīng青tiān天wài外,èr二shuǐ水zhōng中fēn分bái白lù鹭zhōu洲。zǒng总wèi为fú浮yún云néng能bì蔽rì日,cháng长ān安bú不jiàn见shǐ使rén人
  • 30、骑黄鹤的仙人无所依凭。
  • 31、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32、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早已进入坟墓。诗人没有让自己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
  • 3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 34、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 35、唐朝时期,凤凰台附近与长江还紧邻着,但也正是这一时期,这里的地理环境开始发生变化。
  • 36、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 37、《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

  • 38、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李白《别韦少府》
  • 39、唐朝时期,凤凰台附近与长江还紧邻着,但也正是这一时期,这里的地理环境开始发生变化。
  • 40、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 41、答案:只需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古诗名句》关注即可!
  • 42、“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 43、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时,便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七律名作《黄鹤楼》:
  • 44、原名应该是《登金陵凤凰台》吧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45、他跟随永王璘顺江东下的时候就写过“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名言,大有自比谢安之意。他对金陵的情感,对六代尤其东晋的情结,可能也与谢安相关。这种情感归根到底是一种抱负未能施展的寄托。《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固然可以解读为诗人某个生命节点之中突发的怨艾,也可以当作贯穿其一生的纠结。即求仕不遇,求隐不安,百般挣扎,始终徒劳。此诗之好或许并非在它背后的寓意,而在诗人将寓意转化成了可见的景观。台阁、古迹、山水还有历史,仿佛一一收获了李白的心事,而后又将他的心事埋藏起来,彼此像是有了默契。诗人的忧郁也因此变
  • 46、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47、诵读专家:李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主播)

    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
  • 48、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
  • 49、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李白《游泰山六首》
  • 50、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 51、⑻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 52、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 53、讲解专家: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 54、崔灏的《黄鹤楼》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评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评析: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
  • 55、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李白《题宛溪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