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指世间万物有种种生灭变化,存在的只是一个个过程片段,一切事物本身不能脱离其他外界条件和关系而独立存在,一切事物表现都是不真正把握的,不是真正了解的,正是所谓的一切皆流,无物永驻,这其实是佛法中“空”的一个概念。

  • 1、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 2、热爱生命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热爱许多事物。

  • 3、佛教,是智慧的教育、慈悲的教育。我们要和佛的愿力相应,不能和我们自己的业力相应。对凡夫而言,我执的功高我慢造了铁围山。贪嗔痴慢疑那么重,见不到佛,就是因为我们来娑婆世界是业招感来,因此要有大惭愧心。
  • 4、一颗空了的心,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而是空无罪恶且充满了智慧。
  • 5、地藏菩萨累劫报亲恩,虽然业障即使父子不相代受,但菩萨修法中有自他相换。孝心越大,消业障越快。可发愿替众生消业障。破悭贪心,舍外财,再勇猛精进,为了众生,不顾自己的生命。愿菩提心,行菩提心需要贯穿知母恩,念母恩,报母恩”。不忍众生苦,慈心、悲心具足。修成胜义谛菩提心就能见到佛。
  • 什么叫苦呢?就是在境界当中,而不知回归我们的本源。这个心体,这个心”是大方广的,这个心的宝藏、功用是大方广的、是华严、是无障碍、是解脱、是极乐。但是众生不知道这个心之后呢?就迷失在境当中,就随境流转,这就叫轮回”的相,六道的轮回就是因为我们在境当中而迷失了心。
  • 6、什么叫苦呢?就是在境界当中,而不知回归我们的本源。这个心体,这个心”是大方广的,这个心的宝藏、功用是大方广的、是华严、是无障碍、是解脱、是极乐。但是众生不知道这个心之后呢?就迷失在境当中,就随境流转,这就叫轮回”的相,六道的轮回就是因为我们在境当中而迷失了心。
  • 7、不要把你的爱置于绝壁之上,因为那是很高的。
  • 8、我剛來寺院時,師父就告誡我:煩惱終日有,不聽自然無。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不要东打听,西打听,烦恼从中生。修行人就要避开这些无益的攀缘,转染成净,即使烦恼砸到你头上,你也要智慧地转为道用。这才是善加护念。
  • 9、无法改变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无法改变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换个角度,生活每天都是精彩的!
  • 10、成熟,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识见」。
  • 11、一个只有显赫袓先可吹嘘的人,就像马铃薯最好的部分在地底下。
  • 12、一个只有显赫袓先可吹嘘的人,就像马铃薯最好的部分在地底下。

  • 13、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 14、应该停止茫无重点的行动。
  • 15、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 16、出家人在社会当中的作用如同灯塔,即為人类社会的楷模。善知识是集三宝功德于一身,佛法的精华用善知识的口传到我们心里,拉近了我们与十万亿国土到咫尺之间距离,是对我们最有恩的人,善知识代表十方一切诸佛。
  • 17、施食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米、食物、好吃为食;第二层次,以施食法会的觉悟及我们的发心、大悲心等功德体为食;最圆满的第三层次,安住在报身的修法里,如果以这种高能量施食,众生一沾边就解脱。施食用的火观想成法会产生的智慧火,观想智慧火融入大悲的米,遍满大地虚空界。
  • 18、赢的人未必是最好的那一位。
  • 19、人类必须消灭战争,否则战争将消灭人类。
  • 對三宝应有敬畏之心,哪怕你再不信,至少你做人要有个底线。什么是底线?就是要有个敬畏心。恭敬心是要培养的,但是你至少要有个敬畏心吧?古话说:头上三尺有神灵,不管你信不信,因果规律是不昧的,所以要把心结打开,心结不打开,你不会珍惜佛法。
  • 20、對三宝应有敬畏之心,哪怕你再不信,至少你做人要有个底线。什么是底线?就是要有个敬畏心。恭敬心是要培养的,但是你至少要有个敬畏心吧?古话说:头上三尺有神灵,不管你信不信,因果规律是不昧的,所以要把心结打开,心结不打开,你不会珍惜佛法。
  • 21、做了一件完美的事情,不须沾沾自喜;做一件别人办不到的事情,也不要有优越感。如此就能得到安详。
  • 22、慈悲比任何事都更重要!有了慈悲,你可以做到许多你认为可以做到的事。

  • 23、本觉又是始觉,戒恶修善,修行究竟觉。我们本觉不增不减,依本觉而起修。地藏菩萨是大福德、大智慧者,能转定业的。地藏菩萨是法身大师,代表法身佛,不生不灭。你想见到地藏菩萨,需要先见到自己心,找到本觉。地藏菩萨无量劫来依靠本觉修行。
  • 24、假如你缺少智慧,那么即使是好事也会转坏。这坏从何而来?正是从我们的内心。
  • 25、如果你能把眼耳鼻舌身意转识成智,那个智”就是中观,智就是觉。从哪转?就从你这个识上转,识在哪?就在你眼耳鼻舌身意里,这些道理教法里都有。弥勒菩萨讲的教法,中观叫甚深见派”,这是修行人的窍诀。
  • 26、不能运用智慧的人是一个傻子,不敢运用智慧的人是一个奴隶。
  • 27、释迦佛陀是四生慈父,三界导师,人天教主,诸天、天王都拜佛陀做老师。有佛陀,这世界就得救了。三宝为万世明灯!所以珍惜我们的佛缘,追隨佛陀的教言,好好学习,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 28、「信」必须智信,而不是捕风捉影。
  • 29、真的慈悲之爱,是没有美丑的区别;真正的善行,是超越好恶的。
  • 30、最好的生活是: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
  • 31、同情别人的遭遇是好的,但绝不能同情自己。
  • 32、只要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 33、对待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用仁慈来杀死他们。
  • 人世间的艰难与困苦,就是一种考验。
  • 34、人世间的艰难与困苦,就是一种考验。
  • 35、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即除矣,境岂实有。
  • 36、生命就是一朵火焰,慢慢烧尽自己。
  • 37、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当你选择腾空双手,还有谁能从你手中夺走什么!多少人在哀叹命运无可奈何之企盼头际,却忘了世上最强悍的三个字是:不在乎!
  • 38、当敌人称赞你时,你最好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 39、观音菩萨那种庄严,耳朵上有耳环、有项链、手镯、脚镯,那是代表他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的庄严功德,那种庄严叫十三种报身佛的严饰。这个装饰品不是有相的物质的装饰品,这是累劫积功修德,救度众生,救苦救难,这样所造下的生命奇迹,这种功德力称为菩萨的庄严。
  • 40、唯识学跟中观学哪个高?”如果从学问上讲,可能觉得中观比较高,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理解的。唯识是弥勒菩萨教化众生的方法,唯识是在世俗谛角度上讲的。中观是文殊菩萨教化众生的方法,中观讲远离四边八戏的佛性,是在胜义谛上讲的。他们俩个归根结底讲的都是:佛性到底是什么?法无高下,对机者优。
  • 41、我们航行在辽阔的人生大海中,理性是我们的罗盘,热情是疾风。
  • 42、佛法所讲放下”并不等于放弃,很多人以为学佛就要放弃很多,包括事业、家庭,而真正的放下应该是放下对它的执念。

  • 43、观音菩萨那种庄严,耳朵上有耳环、有项链、手镯、脚镯,那是代表他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的庄严功德,那种庄严叫十三种报身佛的严饰。这个装饰品不是有相的物质的装饰品,这是累劫积功修德,救度众生,救苦救难,这样所造下的生命奇迹,这种功德力称为菩萨的庄严。
  • 44、真正决定幸福与成败的关键是「智慧」!
  • 45、只要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 46、依智慧而生活,是最伟大的生活。
  • 47、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 48、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 49、愿意放下了骄傲主动说话的人,是最舍不得你的人,愿意缓和了个性处处迁就的人,是最想珍惜你的人,所谓真感情,不是一辈子不吵架,而是吵架了还能一辈子!
  • 50、有三种东西我们永远无法抓回来一是时间,二是已做过的事,三是机会。
  • 51、某方面的条件比别人好,并没有什么值得高傲的;真正可贵的人,在于不停地胜过昨日的自己。
  • 52、若欲知何处可以寻得慈悲,那就从自己的内心寻起吧!

  • 53、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 54、不是老而顽固,而是顽固而老。
  • 55、生活中某些单调是必要的。使万物能够多采多姿的,便是太阳单调地日升日落。
  • 56、好问的人,只是作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