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擅长写缠绵悱恻的情诗,闺怨诗也是他的拿手绝活,华丽的辞藻,痛彻心扉的哀怨,令人读后情不自禁落泪。且看这两句诗,竟然把骰子上的红点,比作自己的相思,而且是那种深入骨髓的思念,“知不知”三个字更精妙,侧面说明诗人处于暗恋状态,也就是单相思,既担心对方知道,又担心她不知道,矛盾的情感让人心疼。

  • 1、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 2、(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 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 4、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 5、作品原文
  •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 6、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 7、(王羲之(321—: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着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 8、古文《墨池记》
  • 9、译文:
  •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 11、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 12、⑵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 13、(邪:吗,同“耶”。
  • 14、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 15、(信然:果真如此。
  • 16、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 17、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 18、(方:当……时。
  • 19、(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 20、(洼然:低深的样子。
  •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明月上高楼》
  • 21、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明月上高楼》
  • 22、原文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冻欲折”说法虽然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
  • 23、创作背景:齐己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己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 24、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2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 26、译文:
  • 27、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李白《长歌行》
  • 28、注释:
  • 29、⑹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 30、⑹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 31、(信然:果真如此。
  • 32、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 33、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 34、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刘禹锡。

  • 35、⑷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 ⑷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 36、⑷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 37、《唐诗笺注》:气格矫健,绝不似僧家寒俭光景。宜其为少陵所赏识也。
  • 38、原文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冻欲折”说法虽然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
  • 39、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 40、⑹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 41、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 42、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香”
  • 43、原文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冻欲折”说法虽然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
  • 44、作品原文

  • 45、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 46、作者:曾巩
  • 47、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李白《长歌行》
  • 48、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 49、(王羲之(321—: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着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 50、(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 (方:当……时。
  • 51、(方:当……时。
  • 52、(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 5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 54、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李存勖《一叶落·一叶落》

  • 55、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 56、⑶递:传递。幽香:幽细的香气。窥:偷看。
  • 57、古文《墨池记》
  • 58、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 59、名家辑评:《瀛奎律髓》:寻常只将前四句作绝读。其实二十字绝妙,五六亦幽致。
  • 6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