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大气十足。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并具有浪漫主义精神。

  • 1、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2、山**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 3、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 4、《唐人绝句精华》:首二句独坐所见,三四句独坐所感,曰“两不厌”,便觉山亦有情,而太白之风神,有非尘俗所得知者,知者其山灵乎?
  • 5、“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

    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
  • 6、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
  • 7、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 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一作:唯有)
  • 9、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10、“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首五绝的前两句是说,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 11、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一共七次游览宣城,这首五绝作于753年(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 12、《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壮志未酬英雄泪
  • 13、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 14、zhîng niǎo gāo fēi jìn ,gū yún dù qù xián
  • 1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 16、诗的开头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即李白独坐敬亭山,看到了群鸟高飞的无影无踪,孤云独自而悠闲的慢慢远去。说“众鸟”离李白远去,本来就够伤感,够孤独了。没想到就连“孤云”也离李白远去,且是以李白现在迫切需要的悠闲状态远去。“众鸟”和“孤云”对比,让人觉得仿佛世间万物都抛弃了李白。其内心的孤独感可想而知。
  • 17、《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表达了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的心情。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该诗大意: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 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 18、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 19、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 2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21、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 22、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
  • 2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24、(4)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 25、孔孟之道国学机K4plus编号:2259

  • 26、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 27、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 28、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 29、原创不易?感恩❤鼓励!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3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31、原创不易?感恩❤鼓励!
  • 32、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 33、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 34、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 3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36、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
  • 37、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 38、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 39、诗的开头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即李白独坐敬亭山,看到了群鸟高飞的无影无踪,孤云独自而悠闲的慢慢远去。说“众鸟”离李白远去,本来就够伤感,够孤独了。没想到就连“孤云”也离李白远去,且是以李白现在迫切需要的悠闲状态远去。“众鸟”和“孤云”对比,让人觉得仿佛世间万物都抛弃了李白。其内心的孤独感可想而知。
  • 40、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
  • 41、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其一》
  • 42、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其一》
  • 4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 44、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 45、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 46、人性之美体现在李白的真性情。李白的小迷弟杜甫夸他的诗“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说他在诗中经常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 47、《闺怨》——功名浮华又怎奈春光虚度
  • 48、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 49、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尽:没有了。
  • 50、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