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晏殊《玉楼春·春恨》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2、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 3、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崔道融《西施滩》
  • 4、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
  • 5、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 6、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 7、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 8、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9、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10、唐王维
  • 11、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 1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1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14、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秋逢甲《春愁》
  • 15、宋杨万里
  • 16、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17、万木冻欲折,孤根⑴暖独回⑵。
  • 18、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 19、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 20、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 21、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 22、国破山河落照红。
  • 2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24、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
  • 25、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 2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27、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28、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29、早梅
  • 30、早梅
  • 31、宋陈与义

  • 32、《初入淮河(选一)》
  • 33、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李白《古风》
  • 34、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李白《古风》
  • 3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36、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 37、《少年行(选一)》
  • 38、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 3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40、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 4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 42、⑸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
  • 43、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 44、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 45、《唐诗笺注》:气格矫健,绝不似僧家寒俭光景。宜其为少陵所赏识也。
  • 46、唐卢纶
  • 47、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原文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冻欲折”说法虽然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
  • 48、原文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冻欲折”说法虽然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
  • 49、唐王昌龄
  • 50、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屈大均《秣陵》
  • 51、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52、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 53、《唐诗笺注》:气格矫健,绝不似僧家寒俭光景。宜其为少陵所赏识也。
  • 5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55、衔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间不肯言。
  • 56、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
  • 57、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纳兰性德《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
  • 58、宋林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