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倾城恨有余,几多红泪泣姑苏,

  • 1、谁家燕喜,触处蜂忙,绮陌南头,见梅吐旧英,柳得新绿。
  • 2、在“卅六鸳鸯馆”北面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幢楼阁的倒影,这幢楼阁便是“倒影楼”。楼阁下层“拜文揖沈之斋”,就是“文征明先生和沈周先生纪念馆”。沈周是文征明的老师,后人将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合称“明四家”。到影楼中间屏门上雕刻着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无根竹图,并配有诗词。
  • 3、缀云峰映春波绿,心境清如兰雪诗。
  • 4、(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现在各位请看池岛假山,池岸曲折,水绕山转。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亭”点缀其上。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具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构图特色,也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 5、苏州城市的粉墙黛瓦、河街相邻风格就是园林要素的城市化推广,苏州的街景小品,不少古街上的民居广泛深入渗透着园林建筑要素,现在的很多新造建筑中,仍然贯彻着园林建筑要素,苏州城市的街、巷、河、树、桥、井等各种要素莫不体现着园林气质和精神。
  • 【赞美拙政园的诗句】 曲径闲幽宁静雅, 身居愉悦赛仙哉。
  • 6、【赞美拙政园的诗句】 曲径闲幽宁静雅, 身居愉悦赛仙哉。
  • 7、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

  • 8、一咏三叹的昆曲《牡丹亭》,华丽如锦缎的唱词,绮丽的罗衣水袖,莺啼婉转的云水唱腔,戏台上,一生烟一旦烟视媚行,缠绵绯恻,一时间秋波流转,缭绕经年隔世的嫣然。
  • 9、真宰阳和暗回斡,长安日日披薰风。
  • 10、取自杜甫诗句“绮绣相展转,琳琅愈青荧。”而命名的绣绮亭建在黄石假山上,亭东是海棠春坞,亭南是玲珑馆,亭西是远香堂,亭北是隔水相望的待霜亭。春天来了,亭子周围牡丹盛开,花瓣儿层层叠叠;紫藤串串,招蜂弄蝶;更有金黄的枇杷挂满枝头,引来鸟儿啄食。
  • 11、初冬的拙政园,一块独峰太湖石旁,一丛月季花开正艳。
  • 12、表现“静观”的画面则更多。《倚玉轩》图,则绘一文士正驻足于轩外的栏边,欣赏碧玉万竿。《小沧浪》图中,两个文士在水槛中倚栏而坐,槛外碧波万顷,对岸嘉树葱茏。《钓》中,文士未曾持竿垂钓,而是盘坐于石矶之上,欣赏“粼粼”的水波和芳草萋萋的汀洲。此外,《深静亭》《志清处》《待霜亭》《听送风处》《玫瑰柴》《槐幄》《槐雨亭》《玉泉》等图中,均有这种“坐赏风光”的描绘。
  • 13、曲廊,在转折处是曲尺形,小部分依墙而筑,大部分向外转折,因此,和墙构成若干不同形状的小院,布石栽花,略具丘壑,添加了无数活泼可爱的小景,成为常用的园林手法之一。如拙政园海棠春坞的侧廊。
  • 14、宁知隔瑶汉,别有玉泉清。
  • 15、为什么园林中大多建有石舫?
  • 16、雪香云蔚亭位于拙政园全园中部至高点,“雪香”来自比喻“梅花”的“香雪”,宋代诗人苏轼《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雪香云蔚中的“云蔚”则指山间林木茂密。
  • 17、那座外观轻快明朗,体量较大的四面厅,称“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欣赏稻麦飘香的地方。“楼可四观,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观望中。”现在所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过来的,体量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 18、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 19、回首帝京何处是?倚栏惟见暮山苍。
  • 20、拙政名园访紫藤,繁花密叶一层层。
  • 21、流水断桥春草色,槿篱茅屋午鸡声。
  • 22、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
  • 23、缀云峰映春波绿,心境清如兰雪诗。
  • 24、是说拙政园将壶天瑶台之仙境移来尘世,而主人则仿佛是仙境中的仙人。而这仙境,其实并非尘世外的飞升之地,而是主人以空灵的心胸在世间营造的栖居之所。又《深静亭》诗道:“睡起龙团熟,青烟一缕浮。”时光在悠然的心境中,也变得格外绵长,因而园中仿佛别有洞天。《小飞虹》诗则道:“我来仿佛踏金鳌,愿挥尘世从琴高。”诗人到园中,兴起“升仙”之感,欲脱离尘世,飞入仙境。
  • 25、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 26、在文徵明看来,虽然园林并不远离人境,但园居者却能在园中“见远情”。“意远”,是心灵的超然与远游。“会心”之“不远”和“意远”并不相悖,“不远”强调的是祛除心灵与外物的距离和隔膜,“意远”则强调精神的超越。
  • 27、表现“静观”的画面则更多。《倚玉轩》图,则绘一文士正驻足于轩外的栏边,欣赏碧玉万竿。《小沧浪》图中,两个文士在水槛中倚栏而坐,槛外碧波万顷,对岸嘉树葱茏。《钓》中,文士未曾持竿垂钓,而是盘坐于石矶之上,欣赏“粼粼”的水波和芳草萋萋的汀洲。此外,《深静亭》《志清处》《待霜亭》《听送风处》《玫瑰柴》《槐幄》《槐雨亭》《玉泉》等图中,均有这种“坐赏风光”的描绘。

  • 28、苏州园林是私家园林数量多名气大,现在对外开放的园林有70多处。其中有拙政园、留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之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说。清朝几代皇帝因深慕苏州园林之美,便在圆明园和颐和园中仿造之。
  • 29、《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的传世名画之生动记录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生活状况。城内屋舍错落有致,分行而居,能明确辨认的庭院就有14个。其中街坊民宅沿街横向排列,学士府等院群居前,宅院、作坊等院群居;市井商住院落是向心、围合的空间,日常活动、重大礼仪都在此举行。从画卷中清晰的体现出宋代建筑形态及庭院的特征。
  • 回波漱寒玉,轻吹杂鸡球。
  • 30、回波漱寒玉,轻吹杂鸡球。
  • 31、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 32、“邻借”的典型范例:拙政园西园“宜两亭”
  • 33、我国近代著名建筑学家童寯曾讲道:“中国造园首先从属于绘画艺术,既无理性逻辑,也无规则”,“一座中国园林就是一幅三维风景画,一幅写意中国画”。中国古代绘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中国造园艺术与绘画、诗歌艺术虽形式不同,但其立意、人文精神都是相通、相融。
  • 34、初冬的拙政园,一块独峰太湖石旁,一丛月季花开正艳。
  • 35、湘筠坞在桃花沜之南,槐雨亭北,修竹连亘,境特幽迥。
  • 36、春光烂漫千机锦,淑气熏蒸百和香。
  • 37、晓雨散春林,浓香浸红玉。

  • 38、Convallaria&Hydrangea
  • 39、真宰阳和暗回斡,长安日日披薰风。
  • 40、——款署“蝯叟书於吴门”
  • 41、悉心观察脚下,走廊的中间隔着一堵墙,左边的路印着“人”字形的图案,右边印着铜钱形图案。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说,男左女右,“人”字形要做人上人,铜钱形就代表财源滚滚来。我不禁想:这座园林的设计者构思实在巧妙,寓意也着实深远,怪不得江南是文人墨客常驻之地,此情此景,诗意怎不涌上心头?
  • 枕中已悟功名幻,壶里谁知日月长。
  • 42、枕中已悟功名幻,壶里谁知日月长。
  • 43、江山如有,花柳更无私。唐杜甫《后游》。
  • 44、因“归园田居”早已荒芜,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秫香馆、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 45、画中则绘竹篱草堂,依于城门之下,一文士正缓步徐行,后一僮仆拄杖相随。诗与画表达:不必前往远离人境的郊野居住,结庐人境之中,既有山林之趣,亦有与我的心灵相契合的妙境。这是“会心不远”的体现。
  • 46、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 47、看温润如玉的江南雨巷风景也定格成别人眼中的风景。有路人欲拿起相机拍照,肯定了那善意的询问和赞美,金发碧眼的异国女子,80后时尚女孩,甜蜜的情侣。没有理由不珍视那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得的今生这一次擦肩。如诗的江南,遇见就是一种美好,且定格这烟水江南记忆,闲闲地穿越澹澹如水的时光。江南陌上花开,初心如荷,我们都可以缓缓归矣。

  • 48、艳如天孙织云锦,赪如姹女烧丹砂。
  • 49、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 50、经过九曲石桥,沿着游廊走,就见到“见山楼”,古代叫做“藕香榭”。见山楼语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它三面环水,似苍龙嬉水,楼是龙头,水廊是龙身,云墙是龙尾,门洞是龙嘴,曲桥是龙须。相传此楼曾被用作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处。登楼远眺,可见苏州西南的灵岩山。这里视野开阔,为北部的主景区,与南部次景区小沧浪、小飞虹和得真亭的空间窄小的布局形成对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