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伤其冤死,端午当天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
2023-04-08 19:28:06
6570
- 1、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古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
- 2、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 3、古文《赠黎安二生序》
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5、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古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
- 6、人类最有价值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 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 10、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 1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 1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 13、原文:
14、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 1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 16、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 18、译文:
- 1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 20、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 21、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 2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 2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24、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 25、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 26、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 2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 2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 2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 30、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 31、古文《赠黎安二生序》
- 3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 3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 35、译文:
- 36、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 37、原文:
- 38、清丘逢甲
- 3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 4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 41、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 42、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自己吃亏的人,才是高尚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刘少奇
- 43、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4、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 45、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世上迂阔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迂阔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阔可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
- 46、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 47、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 48、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 4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 50、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 5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 52、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 53、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看我。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风格雄伟,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54、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