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些诗句之外,重阳节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比如重阳节的时候,人们会吃一种传统食品——重阳糕。这是为什么呢?据说是因为有些没有山的地方没法登高,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用吃糕代替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又因为这糕在重阳吃,就被命名为“重阳糕”。

  • 1、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 2、优质宣纸特惠!!!(点击购买)
  • 3、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 4、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杜甫《九日寄岑参》
  • 5、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
  • 6、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
  • 7、我坐在枣木墩上,看飞鸟轻啄楝树果。
  • 8、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
  • 9、其实是因为菊花在秋季九月开的最为绚烂,而重阳节正值金秋,所以古人会在重阳节这一天饮酒、赏菊赋诗。东晋诗人陶渊明最爱此事了。

  • 10、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 11、一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 12、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13、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 14、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 15、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16、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
  • 17、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
  • 18、赏析:少年时自负才高八斗,哪知世人不辨良玉瓦砾(从后面一句“常恨世人”解),我这满腹经纶生花妙笔,随着年华,渐渐凋谢,年轻时的愤懑不满,都落成了满怀的萧瑟。只好空望着北去的大雁,无尽的黄昏。
  • 19、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

  • 20、香火真吾职,觥筹且此游。
  •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这说明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
  • 21、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这说明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
  • 22、中午就餐时,与一株绿色植物对饮
  • 23、全词词短情长,语言流丽平易,感情深挚感人。
  • 24、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 25、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26、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 27、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
  • 28、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29、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 30、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 3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32、《九日齐安登高》——唐·杜牧
  • 33、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 34、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 35、卷447:068〖九日寄微之〗(白居易):眼闇头风事事妨,绕篱新菊为谁黄。闲游日久心慵倦,痛饮年深肺损伤。吴郡两回逢九月,越州四度见重阳。怕飞杯酒多分数,厌听笙歌旧曲章。蟋蟀声寒初过雨,茱萸色浅未经霜。去秋共数登高会,又被今年减一场。
  •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 36、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 37、《九日齐安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38、古诗所以隽永,在于其凝练。炼字炼句,恨不得数行字概括万语千言,而那数行字,又同样把万语千言才能描绘的景致,极尽的呈现在了眼前。这是怎样不可思议的文字艺术。只有扎根于历史土壤,了解文字背后故事的中国人,才能幸运的感受到千年之前,古人眼前的美。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仅用七字,就把江南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 39、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 40、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
  • 41、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 42、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 43、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 44、欧公嵩岳步,朱子武夷舟。
  • 45、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 46、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 47、牛山何必独沾衣。
  • 48、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
  • 49、碧空:青天。《人民文学》1977年第6期: “十年未可乘长风, 一羽凌霄上碧空。”

  • 50、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这说明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
  •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 51、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 52、赏析: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 53、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 54、多少书画家,死在了这两个字上!
  • 55、乾坤俯仰,贤愚醉醒,今古兴亡。
  • 56、风吹过远方的山顶想念的人头插黄菊这辈子不要再去想登高的事如你们所见九月九日,这阵冷风从山顶吹下来后背着凉人间越来越低
  • 5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很抱歉就记得这一首了
  • 5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59、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 60、其实是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因此把这一天定为重阳节。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