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说:“年,像淡烟,又像远山的晴岚。我们握不着,也看不到,但当它走来的时候,只在我们的心头轻轻地一拂,我们就知道:年来了。

  • 1、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 2、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白居易《阴雨》
  • 3、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 4、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 5、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便很容易体验到异乡感。如余光中的《新大陆之晨》所写,这种以种族和文化龃龉为底蕴的尖锐刺人的异乡感,几乎无处不在,从卧具到早餐到语言到长相到环境,都能引起游子条件反射般的身在异乡的感觉,唤醒并强化游子的种族、文化归属意识。游子们深知“异国无根的一代,/永远没有下一代”,他们甚至从“西瓜”的甜美悟出了“根”的重要:“一个个沉默挺腹的西瓜,/隐藏在丰颐甜美的背后,/竟是那唯一贴向泥土的根蒂;/所以家国的贴切,/实在是甜美的根源”(张错《火传》)。因此他们要求结束这种无根的异乡漂泊,明确表达了企
  • 从古代到现今,关于游子思乡的诗句数不胜数,而这些诗句有很多都是我们读书时期所学过的。游子思乡,情真意浓,细细读来,不免触动心房。现将收集到的有关诗句,分享给大家。
  • 6、从古代到现今,关于游子思乡的诗句数不胜数,而这些诗句有很多都是我们读书时期所学过的。游子思乡,情真意浓,细细读来,不免触动心房。现将收集到的有关诗句,分享给大家。
  • 7、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 8、云帡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 9、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 10、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 11、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
  • 12、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 1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14、《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 15、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 1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 17、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 18、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 1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20、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 21、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何逊《相送》
  • 22、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不仅是地域的表征,而且规定着地域的质性,对家乡的思念在更深的层次上就是对文化的孺慕。“文化制约着人类”,家乡的一方水土上,有着独特的自然风景、民情风俗、历史传说、文学艺术,构成自成体系的文化传统,使生长于斯的人从小置身其中,浸润濡染,渐成习惯。一旦离开自己的家乡客居异地,人地生疏,满目异俗,多有不适,游子便会从地域乡愁中滋生出更深刻的文化乡愁。余光中回顾数度旅居美国的经历时曾说:“远适异国,就算是待遇不薄,生活无忧,但在本质上始终却是一种‘文化充军’”。所以,异乡即使安乐丰饶,游子也会
  • 23、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 24、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 2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26、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那边云筋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李白《郢门秋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欧阳詹《除夜长安客舍》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杜甫《宿府》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兰陵王·柳》
  • 27、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 28、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29、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30、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3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32、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 33、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
  • 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游子对异乡的一切也怀有本能的排拒心理。余光中留学美国时写的《我之固体化》很能说明问题:
  • 34、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游子对异乡的一切也怀有本能的排拒心理。余光中留学美国时写的《我之固体化》很能说明问题:
  • 35、岑参(约715-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卒于成都。
  • 36、关于秋思的诗,有的悲怆、有的高亢、有的落寞、有的忧愁,这些千姿百态的诗词汇成了多姿多彩的秋思画卷。古代人伤春悲秋,关于秋天似乎都带着稍许的悲伤,秋思也就有了淡淡的忧伤。中唐诗人张籍也写过一首《秋思》,小巧精辟,算是秋思长卷中的精品。
  • 3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南斋玩月)
  • 38、王湾《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暗含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39、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高适《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
  • 40、《中秋登楼望月》

  • 41、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 42、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 43、学语文,请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44、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45、《八月十五夜月》
  • 46、唐白居易
  • 47、在我们读过的古诗中,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有《秋思》;写友人送别情景的有《赠汪伦》;托物言志,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的有《竹石》,请写出这首诗后两行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48、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49、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 50、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

  • 51、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不仅是地域的表征,而且规定着地域的质性,对家乡的思念在更深的层次上就是对文化的孺慕。“文化制约着人类”,家乡的一方水土上,有着独特的自然风景、民情风俗、历史传说、文学艺术,构成自成体系的文化传统,使生长于斯的人从小置身其中,浸润濡染,渐成习惯。一旦离开自己的家乡客居异地,人地生疏,满目异俗,多有不适,游子便会从地域乡愁中滋生出更深刻的文化乡愁。余光中回顾数度旅居美国的经历时曾说:“远适异国,就算是待遇不薄,生活无忧,但在本质上始终却是一种‘文化充军’”。所以,异乡即使安乐丰饶,游子也会
  • 5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表达诗人思乡之情。另外,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诗人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头》苏轼这首词通过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情绪,抒写了内心的美好情怀。唯愿当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李白表达诗人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 53、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 54、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 55、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宋之问:《题大萸岭北驿》)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