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李白《西施》

  • 1、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
  •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3、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李白《妾薄命》
  • 4、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夏日山中》
  • 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 6、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 7、中秋节传说故事七:月饼起义

  • 8、苹果用户到AppStore输入
  • 9、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 10、五六句紧承前意,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古代行军鸣金(錞、镯之类)击鼓,以整齐步伐,节止进退。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起四句写“五月”以概四时;此二句则只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性亦强。全篇只此二句作对仗,严整的形式适与严肃之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
  •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1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13、首先,诗是写景的,公元759年,大诗人李白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 14、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
  • 15、0《月夜》(唐刘方平)
  • 1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之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接下来我们欣赏几首李白的代表作品吧!
  • 17、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 18、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 19、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 20、空堂寂寂暑气清,祗有燕雀无人声。
  • 21、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李白《清溪行》
  • 22、素魄皎孤凝,芳辉纷四扬。
  • 2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24、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 2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26、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 27、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28、《大林寺桃花》白居易|诗词赏析
  • 29、后两句可谓辞别诗里的千古名句,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
  • 30、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31、古风(其三)·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赏析)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主
  •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给人的感觉决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固然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何尝不是烟花之地呢?“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 32、“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给人的感觉决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固然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何尝不是烟花之地呢?“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 33、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李白《长歌行》
  • 34、李白生平游历好多名山大川,他非常喜爱庐山的风景,从他的“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望庐山瀑布》之一)等诗句可以看到他晚年曾经有过退隐庐山的念头。这首诗可能就是他接近晚年的作品。《望庐山瀑布》共有两首,第一首是五言古体,这里选读的是第二首,为七言绝句。
  • 35、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 36、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 37、诗歌无论怎么写,格调一定要高,主题一定要积极向上。再灰暗的日子,我们也要写出阳光灿烂的一面,我们要在诗句里,找到冲出困境的突破口。这是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也是对自己、对读者负责人的表现。

  • 38、七绝·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39、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 40、苹果用户到AppStore输入
  • 4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42、0《闰八月》(唐黄滔)
  • 43、七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44、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 45、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 46、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47、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 48、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人在庐山香炉峰下,远远地观赏这里的风景。他先从上面的香炉峰看起,“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的光辉照射在香炉峰上,“香炉”中在升起紫色的烟雾。烟,一般呈灰白色,这儿的烟怎么会是紫色的呢?因为香炉峰下有瀑布,水气蒸腾,混入云气,透着日光,反映出紫红色,远望过去,在形似香炉的高峰上盘旋缭绕的就是紫色的烟云了。这样的`风景多么美妙啊!香炉冒烟是极为平常的事物,诗人借它来描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观。
  • 49、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 50、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 51、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 52、0《中秋月》(唐裴说)
  • 53、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