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 1、《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叹刘景文人生坎坷遭遇,勉励刘景文人虽老情怀未老,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却是年晚的收获季节.全诗饱含着对老朋友的痛惜与鼓励.本诗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诗人用荷花的“尽”来衬托菊花的“傲”;以荷尽的夏日和菊残的秋色来对比衬托由欣欣向荣的橘树装点的初冬,突出了朝气蓬勃的橘树,突出
  • 2、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3、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 4、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景文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刘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 5、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领风骚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苏轼用擎雨无盖说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
  •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6、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 7、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最是:一作“正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8、(释义):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 9、擎:举,向上托。“擎雨盖”指荷花。
  • 10、(唐诗三百首68)王维《洛阳女儿行》
  • 11、作者:苏轼|朗读:郑伟
  • 12、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 13、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14、纵观全诗,皆在赞扬与勉励。然东坡作此诗时年已也已步入老年,他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会遭到流放海南之厄,但他一向旷达乐观,始终不被逆境吓倒。苏轼以此诗勉励好友,而他自身亦然,其潇洒豪放的宽广胸襟,积极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让人钦佩,其释放的正能量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依然激人励志!
  • 15、(唐诗三百首30)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 16、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 17、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赏析: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18、虽然,荷花已开尽,荷叶已枯萎,菊花也已开残,但大自然仍然有枝条在寒霜中傲然挺立。不要以为美好的年华已经过去,其实当下正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你看,正如到了秋季,橙子黄了,橘子绿了,大自然一片灿烂妖娆,难道不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吗?
  • 19、《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
  • 20、《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 衡水梅开五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21、衡水梅开五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22、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2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24、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 25、《赠刘景文》中表达作者对朋友鼓励的两句诗词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 26、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这是因为,在百花中,“唯有绿荷红菡萏”,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的(李商隐《赠荷花》)。

  • 27、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 28、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 29、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
  • 30、(唐诗三百首18)王之涣《登鹳雀楼》
  • 31、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 32、苏轼的这首《赠刘景文》,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诗人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苏轼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33、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赠刘景文》
  • 34、苏轼丨《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35、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揭示赠诗的目的,“橙黄橘绿”说明秋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的一面。而橘树和松柏那坚韧不拔的品质,也最足以代表人高尚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诗人想通过这样的描写告诉好友,虽然青春已逝,但现在正是人生成熟的黄金阶段,鼓励朋友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36、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 37、点击上方绿标,听吴桦姐姐为你诵读,
  • 38、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
  • 39、之前的经典诵读已经陆续分享了百首唐诗,近期早安内容,吴桦姐姐将播讲往期没有讲过的古诗!每天一首古诗,让我们持之以恒读起来吧~·
  • 40、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
  • 4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一作:正是)
  • 42、zhèngshìchénghuángjúlǜshí
  • 43、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世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44、②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 45、(唐诗三百首38)李颀《古从军行》
  • 46、《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赠刘景文》作者:苏轼

  • 47、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 48、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 49、衡水梅开五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50、苏轼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还被流放海南,他一向旷达乐观,不因逆境而悲愁困苦,亦不以年老而颓唐消沉。他一生坎坷挫折,可谓多矣,却并没有被逆境吓倒,而是积极面对人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
  • 苏轼丨《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 51、苏轼丨《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 52、苏轼作此诗时年已步入老年的他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还将遭到流放海南的厄运,但他一向旷达乐观,主张应多方面地适应外界的环境变化,不因年老而颓唐消沉,这首诗也不妨看做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写照。苏轼一生,坎坷挫折,却始终没有被逆境吓倒,其身后“橙黄橘绿”,使千载以下之人尚能分享其甘美的艺术果实,也算是美不胜收了。
  • 53、第三句则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萧瑟秋风、严寒冬日为苦,作者却偏偏赞之为“一年好景”,且谆谆嘱咐“君须记”,此真以平淡无奇之语言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于收句,倘无力回天,则全诗必成虎头蛇尾,强弩之末。
  • 54、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 55、古人说:“情随事迁”,而苏轼在这首《赠刘景文》中用景移情,把日渐凋残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黄翠绿,用笔雅淡温柔,却有不尽的蓬勃朝气。
  • 56、《赠刘景文》中表达作者对朋友鼓励的两句诗词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 57、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正是:一作“最是”。
  • 58、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 59、苏轼的嗟叹感喟之情仅此一句,第二句便将笔势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事实却侧重在“傲”字上。“擎雨”之“盖”乃实写,不过说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一干二净;而“傲霜”之“枝”的“傲”则以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可犯的气概。
  • 60、héjìnyǐwúqíngyǔgài,júcányóuyǒuàoshuāngzhī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 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yīniánhǎojǐngjūn xūjì,zhèngshìchénghuángjúlǜshí 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 正 是 橙 黄 橘 绿 时。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