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2023-03-08 04:57:21
2642
- 1、李白《望天门山》(段淼播讲)
- 2、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3、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 4、(唐诗三百首9)张旭《桃花溪》
- 5、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张晓玲播讲)
- 6、yīniánhǎojǐngjūnxūjì
- 7、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8、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9、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一作:正是)
- 10、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 11、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12、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 13、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 14、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 15、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人用冬景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 16、《赠刘景文》描写的是冬季。《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 17、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18、苏轼丨《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 19、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 20、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 21、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 22、杜甫《赠花卿》(张俊祥播讲)
- 23、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 24、张继《枫桥夜泊》(云霞播讲)
- 25、✦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26、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 27、《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28、2)残菊犹有傲霜枝:菊,老苏自喻。“傲霜枝”:喻自己的骨气,节气,不服输的豪气,不会沉沦。
- 29、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佳作,这首诗通过对各种植物的描写,表现出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借以缅怀好友刘景文,这位朋友一生命运多舛,仕途不顺,在苏轼保举之后有了一点小小的升迁,结果不久就去世了,苏轼写作此诗勉励世人面对挫折,更要积极乐观。请认真练习并背诵。
- 30、《赠刘景文》中“擎雨盖”的意思是指荷叶。其中“擎”是举、向上托的意思,“雨盖”是指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赠刘景文(北宋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31、Translation
- 32、忆惜刘景文,其父死西战。
- 33、长按上方小程序即可进入
- 34、《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 35、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36、点▼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 37、刘禹锡《浪淘沙》(张俊祥播讲)
38、按照常理,密友高迁应该是大喜事,作为一名大文豪,思想家,政治家,难道不懂春喜?且诗中的“君须记”那是特别强调之意。这不能不让人疑惑老苏赠诗的真实目的了。他在暗示什么?
- 39、❖欢迎分享朋友圈或点击右下角在看❖
- 40、《赠刘景文》这首诗描写的是:(秋)节,《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 41、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42、四物:荷,菊,橙,黄。这四物有一共同特点,均为夏后败或熟。
- 43、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 44、出身与我同,诗文亦璀璨。
- 45、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 46、(唐诗三百首52)祖咏《望蓟门》
- 47、橙黄橘绿主要是指秋天这个季节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是作者在向刘景文暗示,以秋季的橙黄橘绿是一年之中的好景,经过春夏的劳作与付出,到秋天的收获满满,来说明人生当中意义。
48、按赠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49、(唐诗三百首62)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 50、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而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 51、残荷叶败菊花残,只剩下了寒霜中挺立的老枝。
- 52、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这是因为,在百花中,“唯有绿荷红菡萏”,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的(李商隐《赠荷花》)。
- 5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一作:正是)
- 54、(唐诗三百首28)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55、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 56、zèngliújǐngwén赠刘景文běisòngsūshì北宋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