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曹植

  • 1、(唐诗三百首36)孟浩然《早寒有怀》
  • 2、雨盖:旧称雨伞,诗中碧玉荷叶舒展的样子。
  • 3、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难怪诗人要对它特别垂青!

  • 4、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 5、《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叹刘景文人生坎坷遭遇,勉励刘景文人虽老情怀未老,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却是年晚的收获季节.全诗饱含着对老朋友的痛惜与鼓励.本诗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诗人用荷花的“尽”来衬托菊花的“傲”;以荷尽的夏日和菊残的秋色来对比衬托由欣欣向荣的橘树装点的初冬,突出了朝气蓬勃的橘树,突出
  •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6、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7、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 8、按赠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9、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
  • 10、(唐诗三百首52)祖咏《望蓟门》
  • 11、——Readingmakesourlifebetter——
  • 12、残荷叶败菊花残,只剩下了寒霜中挺立的老枝。
  • 13、这首诗描写了:荷败、菊残、橙黄、橘绿出处: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1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15、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一作:正是)
  • 16、(唐诗三百首30)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 17、zhèngshìchénghuángjúlǜshí
  • 18、忆惜刘景文,其父死西战。
  • 19、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亦有作“正是”)
  •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 20、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 21、苏轼丨《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22、(唐诗三百首68)王维《洛阳女儿行》
  • 23、末句“正是橙黄橘绿时”,乃金秋乍逝,百物丰收的季节,“橙黄橘绿”,又呈现一派熙熙融融的景象,在前两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现了炫目摇情的色彩,可谓是神来之笔。

  • 24、苏轼(1037-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 25、(作者)苏轼(朝代)宋
  • 26、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27、“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28、作者:苏轼|朗读:郑伟
  • 29、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难怪诗人要对它特别垂青!
  • 30、(唐诗三百首8)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31、苏轼丨《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32、✦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 33、《赠刘景文》这首诗描写的是:(秋)节,《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 34、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 35、1)元丰八年,1085年,高太后临朝听政,老苏官阶如同乘“直升飞机”,猛升。然,好时不长,其谏议同时得罪新旧两党,贬知杭州。这才有了赠诗机缘。
  • 3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37、按赠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38、其时苏轼在杭州任上,也已经过了半百,正是年富力强,人生阅历积累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所以这里的“一年好景君须记”,其实暗中比喻自己和刘景文都走到了人生的金秋季节,阅历丰富,却又年富力强,正是“橙黄橘绿”最好的人生阶段。
  • 39、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正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 40、【赠刘景文古诗】《赠刘景文》宋·苏轼古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
  • 41、古人说:“情随事迁”,而苏轼在这首《赠刘景文》中用景移情,把日渐凋残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黄翠绿,用笔雅淡温柔,却有不尽的蓬勃朝气。
  • 42、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43、“荷枯叶尽”“残菊傲霜”“橙黄橘绿”一首看似平淡的小诗,却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荷败菊残”呈现出秋冬的萧瑟景象,渗透悲秋情绪,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已无”“犹有”形成强烈对比,菊花傲霜斗寒的孤高之态跃然纸上。正当读者为诗人笔下的残秋伤感之时,诗人却笔锋一转,满怀喜悦地劝勉朋友,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光景还是在橙黄橘绿的美好时节!这样,青黄杂糅,硕果累累的深秋“好景”展现在读者眼前,“黄”“绿”之炫目摇情的色彩,显露出勃勃生机,此句令人惊叹为神来之笔,给人昂扬之感。

  • 44、赠刘景文古诗是七言绝句体裁,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 45、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46、其时苏轼在杭州任上,也已经过了半百,正是年富力强,人生阅历积累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所以这里的“一年好景君须记”,其实暗中比喻自己和刘景文都走到了人生的金秋季节,阅历丰富,却又年富力强,正是“橙黄橘绿”最好的人生阶段。
  • 47、忆惜刘景文,其父死西战。
  •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48、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49、2)残菊犹有傲霜枝:菊,老苏自喻。“傲霜枝”:喻自己的骨气,节气,不服输的豪气,不会沉沦。
  • 50、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51、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 52、苏轼(1037-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53、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赠刘景文》

  • 54、(作者)苏轼(朝代)宋
  • 55、yīniánhǎojǐngjūnxūjì
  • 56、每一节课程都是精心挑选
  • 57、虽然,荷花已开尽,荷叶已枯萎,菊花也已开残,但大自然仍然有枝条在寒霜中傲然挺立。不要以为美好的年华已经过去,其实当下正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你看,正如到了秋季,橙子黄了,橘子绿了,大自然一片灿烂妖娆,难道不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吗?
  • 58、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