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译:孔子说:“唯利是图,怨气就多。”

  • 1、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 2、忠:旧注曰:近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 5、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 ②十:指数的全体,旧注云:“数之数;数之终。”
  • 6、②十:指数的全体,旧注云:“数之数;数之终。”
  • 7、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③焉,可谓好学也已。”
  • 8、(译文)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了。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

  • 9、26子游曰:“事君数①,斯②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 10、云:“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 11、①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 12、在这段文字中,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实际上,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 13、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 14、何晏集解、邢昺疏《论语注疏》——在《十三经注疏》中,除武英殿本外,其他各本多沿袭阮元南昌刻本,因它有《校勘记》,可以参考,基本文文字出现于《校勘记》的,便在那文字句右侧用小圈作标识,便于查考,非今人之注疏可比。
  • 15、(译文)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不与妻妾同房)。
  • 16、③举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 17、15岁: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
  • 18、翻译: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 20、在这段文字中,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实际上,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 21、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 22、②十:指数的全体,旧注云:“数之数;数之终。”
  • 23、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24、翻译: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 2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26、①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 27、(注释)由:即仲由,孔子的学生,字子路垮女:诲,教诲,教导。女,同“汝”,你。知:通“智”
  • 28、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29、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者。
  • 30、④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 31、蔡国人:虔字子析,鲁国人;高字子骄,鲁国人:会字子期。鲁国人。
  •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 32、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 33、译文:孔子说:“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 34、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35、⑤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学生。
  • 36、37岁: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
  • 37、5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事③而信,节用而爱人④,使民以时⑤。”
  • 38、(译文)孔子说:“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 39、1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 40、(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 41、翻译: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 42、(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 43、译文: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 44、(译文)孔子谈到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监狱之中,但那不是他的罪过。”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4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46、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
  • 47、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
  • 48、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祝,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 49、68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
  • 50、(译文)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 51、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52、(注释)(1)臧文仲:姓臧孙名辰,“文”是他的谥号。因不遵守周礼,被孔子指责为“不仁”、“不智”。(2)蔡:国君用以占卜的大龟。蔡这个地方产龟,所以把大龟叫做蔡。(3)山节藻棁:节,柱上的斗拱。棁,音zhuō,房梁上的短柱。把斗拱雕成山形,在棁上绘以水草花纹。这是古时装饰天子宗庙的做法。
  • 53、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