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译:孔子说:“有些鬼神不是保佑自己的,你也硬去祭拜求福,那是谄媚。眼见公义受损而不挺身而出,是没勇气。”

  • 1、(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 2、①监:音jiàn,同鉴,借鉴的意思。
  • 3、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 4、(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人,富有而不骄傲奢侈,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精益求精,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因为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了。"

  • 5、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 ②有:拥有,找到了,掌握了。道:正道,客观规律,软实力(道、德、仁、艺的总称。《论语·述而》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6、②有:拥有,找到了,掌握了。道:正道,客观规律,软实力(道、德、仁、艺的总称。《论语·述而》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7、(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 8、26子游曰:“事君数①,斯②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 9、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10、②有:拥有,找到了,掌握了。道:正道,客观规律,软实力(道、德、仁、艺的总称。《论语·述而》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12、(注释)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夫子:古代对人的敬称。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称他为夫子。后来也因此而沿袭称老师为夫子。其诸: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大概"、"或者"之类的意思。
  •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14、(注释)①适:可。②莫:不可。③比:紧靠,为邻。

  • 15、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 16、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 17、(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 注释: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应该警惕不要沉溺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应该警惕不要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应该警惕不要贪求占有。
  • 18、注释: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应该警惕不要沉溺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应该警惕不要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应该警惕不要贪求占有。
  • 19、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20、(译文)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负责料理后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我骗上天吧?与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
  • 21、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 22、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 23、10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子③至于是邦④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⑤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⑥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⑦异乎人之求之与?”
  • 24、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25、君子和而不同。所谓和,是指心中不去比斗相争;所谓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能不一样。天下君子千千万万,大家的心都是人一样,而所学、所立的志向不一样;至於说“小人同而不和”,是因为小人都干坏事,因此说是“同”;喜欢互相争斗,因此说是不和。
  • 2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27、②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 28、【论语全文解释】注释:三人同行,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优点跟着做,了解他们的缺点自己注意改正不犯。
  • 29、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者。
  • 孔于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
  • 30、孔于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
  • 31、(译文)孔子说:“如果不先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这就叫抛弃他们。”
  • 3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 33、“父母在,不远游”是先秦儒家关于“孝”字道德的具体内容之一。历代都用这个孝字原则去约束、要求子女为其父母尽孝。这种孝的原则在今天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
  • 34、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 35、(注释)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夫子:古代对人的敬称。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称他为夫子。后来也因此而沿袭称老师为夫子。其诸: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大概"、"或者"之类的意思。
  • 36、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 37、孔子去卫居鲁。夏五月鲁定公卒,鲁哀公立。
  • 38、(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 39、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40、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 41、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①?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②?”
  • 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祝,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 42、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祝,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 43、6子使漆雕开①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②。
  • 44、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 45、孔子说:“定期学习复习不是一种乐趣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认识)我,但我不怨恨(生气),也不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 46、蔡国人:虔字子析,鲁国人;高字子骄,鲁国人:会字子期。鲁国人。
  • 4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48、译文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 49、10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子③至于是邦④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⑤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⑥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⑦异乎人之求之与?”
  • 50、1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