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不如认命。

  • 1、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 2、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 3、有所执着,就是人心。无所执着就是道心。
  • 4、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 5、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 6、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 7、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 8、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务使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 9、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 10、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 11、人心不古,置因果于罔闻,那知因果理彻,如影随形,如响斯应,若深信之者,人心则不改而善。纵遇顺逆之境,必无忧喜。当知现生所受,或遇兵刀水火劫贼等事,皆由自造。
  • 12、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 13、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 14、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 15、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 16、人心不古,置因果于罔闻,那知因果理彻,如影随形,如响斯应,若深信之者,人心则不改而善。纵遇顺逆之境,必无忧喜。当知现生所受,或遇兵刀水火劫贼等事,皆由自造。
  • 17、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 1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 19、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 20、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 21、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 22、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
  • 23、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 24、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 25、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 2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27、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动静、行住坐卧,要顺时调护。

  • 28、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 29、有所执着,就是人心。无所执着就是道心。
  • 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 30、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 31、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佛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
  • 32、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 3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 34、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 35、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 36、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 37、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 38、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 39、若自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40、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 41、参禅念佛都是入道妙门,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圆融无碍。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 42、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 43、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 44、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 45、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 46、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 47、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 48、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 49、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 50、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