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两代的文学以华丽的骈文著称,陶渊明平淡自然的诗文在当时并不被视为佳品。直到南朝萧统搜集陶渊明的诗歌、辞赋、散文,为之编集作序,陶渊明的诗名才渐渐兴起。至唐宋时名声大震,推崇他的文人很多,李白、杜甫、白居易都非常欣赏陶渊明的才华。宋代文人对陶渊明的推崇更是无以复加。苏轼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爱国诗人陆游也曾夜读陶诗,乐以忘食。朱熹更是视陶渊明为古今第一流高士。可以说,陶渊明的诗歌,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远远超过与他同时代的很多诗人,唯其如此,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

  • 1、屋舍俨然(房屋,名词)
  • 2、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 3、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
  •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 6、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 7、间隔—(古义:隔离。今义:距离)
  • 8、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 9、一路上,阵阵清香。好奇心让他来到了桃花林的尽头,然后,故事要开始了。

  • 10、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
  • 11、不仅仅如此,桃源中的人对渔人极为热情,相继邀来做客,“设酒杀鸡做食”。渔人复惊,桃源之外,尽是互相倾轧、勾心斗角之人。
  • 12、快乐语文天地2020年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汇总
  • 13、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14、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 15、Seeingthefisherman,theyweregreatlyamazedandaskedhimwherehehadcomefrom.Heansweredalltheirquestions,andthentheyinvitedhimtotheirhomes,wheretheyputwinebeforehim,killedchickensandpreparedfoodinhishonor.Whentheotherpeopleinthevillageheardaboutthevisitor,theyto
  • 16、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
  • 17、八上‖《寂静的春天》17章合集
  • C、yuán()溪行D、xún()病终
  • 18、C、yuán()溪行D、xún()病终
  • 19、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 20、作者:东晋文学家陶渊明
  • 21、焉:兼语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
  • 22、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 23、而他的穿越方式,似乎只是走进了一个先窄后宽、尽头有光的神秘通道。极其简单。
  • 24、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
  • 25、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 26、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 27、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义熙二年(406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
  • 28、(29)旷:空阔;宽阔。
  • 29、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异: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 30、异: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 31、Afterwardsalltherestinvitedhimtotheirhomes,andallfeastedhimwithwineandfood.Hestayedthereseveraldaysandthenbadethemgoodbye;beforehedepartedthesepeoplesaidtohim:“Neverspeaktoanyoneoutsideaboutthis!”sohewentout,foundhisboatandwentbackbythesamerouteashehadcom
  • 32、作者: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扩展资料主旨
  • 33、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 34、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汇总+思维导图(66例)
  • 35、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 36、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
  • 37、是的,是免费的,而且游戏内不没shangᗵ一切装.备都能由玩家手打获得,玩的好的话是有可能赚钱的
  • 38、个人觉得桃花源记还是相当的赚钱的,游戏中仅仅每天的师门任务就能给你十几万的奖励,更别说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任务,所以游戏中勤快点就会成为富翁
  • 39、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后省略宾语“渔人”)

  • 40、南陽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高興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不久病死了。後來就沒有探訪的人了。
  • 41、(67)余:其余,剩余。
  • 作者是怎样描绘桃花源的,有怎样的用意?
  • 42、作者是怎样描绘桃花源的,有怎样的用意?
  • 43、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 44、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义熙二年(406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
  • 45、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 46、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 47、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渔人)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 4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 49、【桃花源记译文】TheythemselvestoldhimthattheirancestorshadescapedfromthewarsandconfusioninthetimeofQinDynasty.Bringtheirwivesandchildren,thepeopleoftheirareahadreachedthisisolatedplace,andhadstayedhereeversince.Thustheyhadlostallcontactwiththeoutsideworld.

  • 50、译文:(桃花源人)见了渔人,竟十分惊讶,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相关内容